期刊文献+

从“激情”到交流:论巴塔耶的文学观

From “Passion” to Communication:On Bataille's View of Literatur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为一个同时被布朗肖和南希援引并讨论的思想家,巴塔耶在“文学共同体”问题链中占有重要位置。早在20世纪30年代,巴塔耶便在其异质学思考中以激情抵抗功用理性与理性主体封闭的自我生产。激情以其明确的受难维度,显示出强烈的离弃封闭自我的欲望,对交流之意义的强调则从此导出。而文学在成为激情的载体时亦是交流的通道,它先是被肯定为交流之中的双向解封,又进一步成为交流和“至尊”相互肯定的场域。在对文学的审思中,巴塔耶将主体性批判导向了对于交流的存在论意义的认可,一种不守持于自我而是向着他异者敞开的存在姿态亦随之得到肯定。
作者 苏林 Su Lin
机构地区 广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55,共14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德)于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曹卫东等译..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447.
  • 2(美)汉娜·阿伦特著,王寅丽译..人的境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 3(德)黑格尔著,贺贺麟,王玖兴译..精神现象学 上 汉泽名著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31.
  • 4(法)科耶夫(Alexandre,Kojeve)著,姜志辉译..黑格尔导读[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722.
  • 5(法国)M.普鲁斯特著,徐和瑾,周强国译..追忆似水年华 第7卷 重现的时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340.
  • 6(德)尼采(Fredrich,Willhelm,Nietzsche)著,黄明嘉译..快乐的科学[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342.
  • 7(法)米歇尔·福柯汪民安编..福柯文选声明狼藉者的生活[M],2016:371页.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