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乡村“三生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科学而细致的分析,旨在为该领域提供实证研究基础,并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化。本研究不仅丰富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框架,而且推动了相关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彰显了地理学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学科价值和意义。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案例,本文利用2010年、2020年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和当地社会经济数据,运用叠加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分析、重心迁移和地理探测器等多种方法,探究了山区乡村“三生空间”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在过去的10年中,秀山县的农村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面积均向生态空间转化,其中生产空间减少了75.778km^(2),生活空间减少了16.594km^(2),而生态空间相应增加了92.372km^(2)。生产空间主要呈条带状分布在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之间;生活空间则集中在县中部,表现出明显的集聚趋势,尽管与2010年相比,2020年的集聚度有所下降;生态空间广泛分布,并且各类用地的重心迁移轨迹在方向和速度上均有显著差异。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三生空间”的演变产生了显著影响。耕地面积是生产空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坡度、高程和劳动力对生活空间有较大限制作用,而劳动力、坡度、高程以及村集体收入对生态空间的解释力度较强。此外,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对“三生空间”的影响超过了单一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的结论为秀山县乡村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三生空间”的协调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决策支持。
出处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2期75-82,共8页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071277)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KJQN2018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