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于中国艺术而言,艺术的世界是“思”的世界。自五代北宗开始,艺术家和艺术评论者兼具思想家的角色,这深刻地塑造了中国艺术尤其是文人艺术的面貌。“平淡天真”是五代以后中国艺术的重要命题。平淡并非极简,而是将一切浮华绚烂慢慢蜕去,世界展露出内在的真容。中国艺术所要表达的正是这个“真实”的世界。甚至可以说,艺术家首要思索的并不是要“画”什么,而是只有当他自己也成为一位“真人”时,才可能画出这个幽迥绝尘的世界。如果没有对这种“思”的理解,中国艺术很容易被认为是一种恣意的、放任的艺术形态。“建构视阈下的新时代文艺评论”第四辑的3篇文章力图从中国哲人之“思”的视角凝视中国文人艺术,追索这种经历了漫长历史沉淀的艺术形态的本质性意义。
出处
《艺术广角》
2024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Art Panorama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构视阈下的中国新时代文艺评论研究”(22VRC09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