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础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探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了突破家校社共育困境,家庭、学校、社会需要齐心协力,探索育人新路径。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理论的引领下,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转变教育理念,打造高质量的线下“协同课堂”,共筑共享式智慧云平台,建立生态、客观的混合式评价标准,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
曾凤珠
机构地区
豫章师范学院
出处
《甘肃教育》
2024年第8期33-37,共5页
基金
2022年江西省基础教育课题“‘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之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SZUYSZH2022-1287。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家校社
协同育人
路径
探究
分类号
G6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9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大林..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0卷 普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73.
2
H.哈肯著,张纪岳,郭治安译..协同学导论[M],1981:254.
3
代莉,唐宇.
“双减”视域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路径[J]
.新课程评论,2022(5):37-42.
被引量:3
4
张生,张琼元.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与探索[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12):8-10.
被引量:18
5
黄兴帅,汪小红.
创新“顶岗支教―置换培训”构建“高―基”协同育人的新机制[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20(1):135-138.
被引量:5
6
刘名卓,郭赛.
政策导向下数字化教育资源配置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20,30(8):73-79.
被引量:13
7
杨晓平,杨登伟,王月.
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及其突围[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2,24(6):101-104.
被引量:2
8
邹岩金,童巧.
浅谈“双减”背景下活动课程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2,11(3):32-37.
被引量:1
9
高敬.
多元主体参与的幼儿发展评价——基于系统协同理论的思考[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2(4):47-53.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49
1
边玉芳.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读懂孩子与走出中国式育儿悖论[J]
.探索与争鸣,2021(5):19-22.
被引量:12
2
高敬.
学前教育实践应坚守怎样的儿童立场[J]
.教育发展研究,2020(12):38-45.
被引量:15
3
熊丙奇.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J]
.内蒙古教育,2021(18):1-1.
被引量:1
4
李燕芳,管益杰,楼春芳,周英,董奇.
儿童发展中父母参与的研究综述[J]
.教育探索,2005(5):54-56.
被引量:32
5
刘美驹.
关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出路与发展方向问题[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2(4):6-10.
被引量:3
6
王薇.
学校主体协同评价解释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
.教育科学研究,2013(6):50-56.
被引量:8
7
刘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发展评价的启示[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1):13-16.
被引量:3
8
王中华.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4(6):8-11.
被引量:7
9
丁向颖.
全美幼儿教育协会的幼儿教师教育标准及其启示[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1(5):92-95.
被引量:1
10
张华.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J]
.全球教育展望,2001,30(8):10-18.
被引量:127
共引文献
39
1
曹峰,王志强,向茂娟,孟欣雨.
家校社协同促进青少年校外体育锻炼策略研究[J]
.体育视野,2022(17):115-117.
被引量:1
2
彭妮娅.
“双减”后家庭教育期望、供需偏差与“家校社”协同构建——基于全国范围“双减”前后家庭教育投入的变化调查[J]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22(2):199-214.
被引量:1
3
耿博超,赵娟娟,韩志勋,梁丽娟,李艳红.
京津冀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管理模式研究[J]
.现代农村科技,2020(5):98-99.
被引量:1
4
胡茹艳,冯小丹,任星瑶,侯静怡,瞿佳.
专业认证背景下教育实践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优化机制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2020,17(9):110-111.
被引量:1
5
兰国帅,张怡,魏家财,郭倩,孔雪柯,张巍方.
未来教育的四种图景——OECD《2020年未来学校教育图景》报告要点与思考[J]
.开放教育研究,2020,26(6):17-28.
被引量:22
6
林秋菊,陈群,贾恩峰.
基于雨课堂的姚基金篮球支教实践新思路[J]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6(4):124-128.
被引量:1
7
刘瑞儒,陈冲.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量化研究——基于2013—2020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文本分析[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9):1-5.
被引量:7
8
郑旭东,饶景阳,贾洋洋.
“三个课堂”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演进历史、战略价值、关系解析与概念框架[J]
.现代教育技术,2021,31(6):14-22.
被引量:44
9
陈怡君.
基于PSO算法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J]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21,26(3):105-110.
被引量:2
10
顾理澜,李刚,张生,辛涛,康丽颖.
“双减”背景下数字化赋能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22(4):10-17.
被引量:102
同被引文献
7
1
马谞.
城郊学校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家校共育模式研究[J]
.吉林教育,2019(32):17-17.
被引量:3
2
苗国晶.
家校共育,帮助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J]
.天津教育,2022(6):4-6.
被引量:4
3
蔡磊.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困境及突破——以昌吉州为例[J]
.当代教研论丛,2024,10(3):60-63.
被引量:2
4
郑天骄,王赛格.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J]
.新课程研究,2024(10):104-106.
被引量:1
5
陈佳.
家校社协同背景下社区育人的价值、问题与路径[J]
.教育观察,2024,13(6):91-92.
被引量:2
6
黄少英.
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下的劳动教育实践——以容县容州镇中心学校的劳动教育为例[J]
.小学教学参考,2024(18):86-88.
被引量:1
7
王思睿.
家校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
.教育观察,2024,13(15):44-4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王文德.
“三方协同”背景下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策略探讨[J]
.成才之路,2024(31):133-136.
1
郭天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径[J]
.基础教育论坛,2024(3):65-67.
2
世无良猫[J]
.快乐语文,2024(1):24-24.
3
罗颖,曹宇.
交叠影响域理论视野下家校社协同生涯教育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23(27):65-70.
4
胡坤.
戀土難移:兩宋之際一位陝西醫官的家庭與人生——以《雷時泰墓誌》爲中心[J]
.宋代文化研究,2023(1):73-90.
5
翁政林.
浅谈培养初中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
.名师在线(中英文),2024(9):20-22.
6
张瑶.
生命的长度、温度与容量——论新时期以来灾害报告文学中的生命意识[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2(1):25-30.
7
贡佳子.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4(3):0089-0092.
8
胡阳光.
交叠影响域理论下高职新生心理健康家校共育机制探寻——以无锡市直属学校2022级某新生班为例[J]
.心理月刊,2023(22):217-220.
9
陈武元,吴彬.
父母受教育程度、教育卷入对大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J]
.高等理科教育,2024(2):62-74.
10
安燕.
中国早期电影结局的演化与现代国家建构[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4,61(1):131-143.
甘肃教育
2024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