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黄大仙信俗肇始于浙江金华,清末民初在广东复兴。起先活跃在番禺菩山普济坛一群儒生的扶乩遣兴中,后因社会动荡、灾害频发,普济坛通过扶乩为信众提供问事、求药之便,使信众日广。其扶乩而成的《惊迷梦》一书,提出了“普济劝善”的总理念,成为往后岭南黄大仙祠共同践行的信条。随着水运条件的改善、工商业的兴盛和人流量的日益集中,广州花地的黄仙祠应运而生。随后在佛山稔岗兴建的黄大仙祠直接继承了普济坛“普济劝善”传统,不仅继续发扬赠医施药的善举,还进一步完善了组织架构,黄仙祠已具备了组织性和制度性。黄大仙信俗在广东的复兴,既与时局紧密相连,又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肩负着修道度人的入世情怀。它的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流,较好地将传统与现代、个人修养和社会服务、信俗与慈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彰显出与金华黄大仙信俗迥然而异的特色。
作者
蒋明智
韦秋圆
Jiang Mingzhi;Wei Qiuyuan
出处
《文化遗产》
CSSCI
2023年第6期134-143,共10页
Cultural Heritage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粤港澳文化认同研究”(项目批准号:16JJDGAT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