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清末民初黄大仙信俗在广东的复兴 被引量:1

The Revival of Huang Daxian Belief and Customs in Guangdong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黄大仙信俗肇始于浙江金华,清末民初在广东复兴。起先活跃在番禺菩山普济坛一群儒生的扶乩遣兴中,后因社会动荡、灾害频发,普济坛通过扶乩为信众提供问事、求药之便,使信众日广。其扶乩而成的《惊迷梦》一书,提出了“普济劝善”的总理念,成为往后岭南黄大仙祠共同践行的信条。随着水运条件的改善、工商业的兴盛和人流量的日益集中,广州花地的黄仙祠应运而生。随后在佛山稔岗兴建的黄大仙祠直接继承了普济坛“普济劝善”传统,不仅继续发扬赠医施药的善举,还进一步完善了组织架构,黄仙祠已具备了组织性和制度性。黄大仙信俗在广东的复兴,既与时局紧密相连,又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肩负着修道度人的入世情怀。它的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流,较好地将传统与现代、个人修养和社会服务、信俗与慈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彰显出与金华黄大仙信俗迥然而异的特色。
作者 蒋明智 韦秋圆 Jiang Mingzhi;Wei Qiuyuan
出处 《文化遗产》 CSSCI 2023年第6期134-143,共10页 Cultural Heritage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粤港澳文化认同研究”(项目批准号:16JJDGAT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广州市芳村区文化局..芳村名胜风物[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140.
  • 2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广东美术馆编..魂系黄花 纪念潘达微诞辰一百二十周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279.
  • 3李伟铭.忍死与恨生:辛亥革命遗老的世俗情怀——以《天荒》(1917)为证例[J].文艺研究,2012(7):108-124. 被引量:8
  • 4陆丹林著..革命史谭[M].上海:独立出版社,1945:300.
  • 5广州市教育局编..广州市教育局报告书[M],1934:490.
  • 6广州市芳村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州市芳村区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511.
  • 7陈进国著..救劫 当代济度宗教的田野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 8志贺市子,宋军..香港道堂与扶乩信仰 历史与认同[M],2013:383.
  • 9许地山著..扶箕迷信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18.
  • 10杨庆坤著,范丽珠译..中国社会中的宗教 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及其历史因素之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358.

二级参考文献88

共引文献14

同被引文献163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