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国时期我国中药药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探析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章回顾了民国时期中药药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了其特点、优势、不足和启示。将民国时期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24~1932年(借鉴起步期),以协和医学院为代表,对麻黄、延胡索等中药进行了药理学的探索;第二阶段为1933~1937年(成长壮大期),以国立北平研究院为代表,对防己、贝母、党参等数十种中药进行了系统研究,更加注重与传统中药功效的结合;第三阶段为1938~1949年(艰难挣扎期),受战乱影响,研究成果大幅下降,但仍有常山、仙鹤草等抗疟、止血药物的突出研究成果。民国时期中药药理学已经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研究方法模式,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虽然也存在不足之处,但也为建国后该学科的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出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10-2216,共7页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基金 2021年度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I2021A00206)。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二级参考文献40

  • 1Takaya Y, Tasaka H, Chiba T, et al. New type of febrifugine analogues, bearing a quinolizidine moiety, show potent antimalarial activity against Plasmodium malaria parasite. J Med Chem, 1999, 42:3163-3166. 被引量:1
  • 2Lei SH-L(雷祥麟). From Changshan to a new anti-malarial drug: renetworking Chinese drugs and excluding traditional doctors. Soc Stud Sci, 1999, 29:323-358. 被引量:1
  • 3张昌绍.三十年来中药之科学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49,35:303-307. 被引量:2
  • 4Chen K K. Two pharmacological traditions: notes from experience. Ann Rev Pharmacol Toxicol, 1981, 21:1-6. 被引量:1
  • 5Chen K K, Schmidt C F. The action of ephedrine. J Pharmacol Exp Ther, 1924, 24:339-357. 被引量:1
  • 6张昌绍.三十年来中药之科学研究(续).中华医学杂志,1949,35:353-365. 被引量:1
  • 7Henderson F G, Rose C L, Harris P N, et al. y-Dichroine, the antimalarial alkaloid of Chang Shan. J Pharmacol Exp Ther, 1948, 95: 191-200. 被引量:1
  • 8刘绍光,张耀德,全慈光,等.西南抗疟药材之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41,27:327. 被引量:1
  • 9张昌绍,周廷冲.国产抗疟药常山之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43,29:137-142. 被引量:1
  • 10王进英,傅丰永,张昌绍.国产抗疟药常山之研究(初步报告二)化学治疗实验.中华医学杂志,1945,31:159-17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20

同被引文献38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