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回顾了民国时期中药药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了其特点、优势、不足和启示。将民国时期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24~1932年(借鉴起步期),以协和医学院为代表,对麻黄、延胡索等中药进行了药理学的探索;第二阶段为1933~1937年(成长壮大期),以国立北平研究院为代表,对防己、贝母、党参等数十种中药进行了系统研究,更加注重与传统中药功效的结合;第三阶段为1938~1949年(艰难挣扎期),受战乱影响,研究成果大幅下降,但仍有常山、仙鹤草等抗疟、止血药物的突出研究成果。民国时期中药药理学已经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研究方法模式,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虽然也存在不足之处,但也为建国后该学科的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出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10-2216,共7页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基金
2021年度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I2021A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