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蓝印花布的现代性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是我国首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因色彩清新、绿色环保、内涵丰富的特点深受人们关注与喜爱。该文简述了蓝印花布的传统工艺技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现代性,探讨蓝印花布的现代应用价值,使其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实现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转换。
作者
赵晓辉
机构地区
鲁东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18期45-48,共4页
Art 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蓝印花布
现代性
艺术价值
应用
分类号
TB472 [一般工业技术—工业设计]
J523 [艺术—艺术设计]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7
1
陈先进.
古朴清雅赋蓝白 巧染棉布寄乡情——南通蓝印花布的历史与特色[J]
.艺术百家,2003,19(2):123-124.
被引量:10
2
张咪..南通蓝印花布图案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7:
3
佟方辰.
南通蓝印花布艺术特色及保护对策[J]
.艺海,2022(1):91-96.
被引量:2
4
冯丽娟.
沂蒙民间蓝印花布的区域特色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8,0(16):30-31.
被引量:4
5
张伟明,王松华,许威波.
地域文化是设计艺术的灵魂[J]
.装饰,2008(10):75-77.
被引量:46
6
奚燕锋.
南通蓝印花布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及其文化属性[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4):125-130.
被引量:3
7
丁峰.
蓝印花布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20,34(3):34-37.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邓洪涛.
中国蓝印花布中的吉祥纹样[J]
.嘉兴学院学报,2004,16(6):67-69.
被引量:18
2
龚建培.
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的蜕变与再生——兼论传统手工印染现状与发展的几个问题[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6(4):127-130.
被引量:24
3
潘鲁生 唐家路.传统民间文化生态纵横谈.山东社会科学,2001,(1).
被引量:2
4
[日] 柳宗悦.工艺文化[M].徐艺乙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被引量:1
5
[日]盐野米松.留住手艺--对传统手工艺人的访谈[M].英珂译.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中文版序.
被引量:1
6
管平.蓝白世界中的奇人[EB/OL].(2006-06-08)[2009-06-09] http://www.chinatoday.com.cn/china/z2006/0608/p64.htm:20090609.
被引量:1
7
沈雯晔,陆建华.
南通传统蓝印花布的色彩创新[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6):107-110.
被引量:14
8
潘春宇,高卫东.
偶发性色彩在蓝印花布创新设计中的应用[J]
.纺织学报,2009,30(1):88-90.
被引量:11
9
陈晓萍.
民间布艺简论[J]
.艺苑,2009(1):35-38.
被引量:2
10
吴元新.
江海之滨,终朝采蓝——南通蓝印花布工艺的传承与创新[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5-8.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61
1
姜夫勇,曲欣欣.
沂蒙包袱图案文化探究[J]
.作家天地,2020(13):153-154.
2
赵敏,杨蕾,杨志,向泽锐.
成都至拉萨铁路沿线地域文化检索系统设计研究[J]
.工业设计研究,2023(1):356-364.
3
奚燕锋,梁惠娥.
相交的艺术——刍议南通蓝印花布的特色与风格[J]
.江苏纺织,2007(10A):57-59.
4
何韵潇.
南通蓝印花布工艺的文化特征及“现代”精神研究[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3):73-76.
被引量:2
5
赵得成.
生态视角下地域性设计的切入点——以甘肃地域特征为例[J]
.中国包装,2009,29(5):15-20.
6
赵得成,刘宁.
基于环境因素的西北农村地域性设计研究[J]
.中国包装,2009,29(6):29-36.
7
王勇刚.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价值研究[J]
.大舞台,2010(3):96-97.
被引量:1
8
戴建华,戴向东.
中国家居配饰行业发展影响因素探析[J]
.职业时空,2010,6(4):6-7.
被引量:2
9
耿葵花.
产品地域性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2010,31(10):10-12.
被引量:15
10
王勇刚.
产品设计中少数民族文化构建价值探析[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0(6):80-8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9
1
代雨铮.
乡村振兴视角下邵阳蓝印花布创新设计研究[J]
.品牌与标准化,2022(S01):4-7.
被引量:1
2
吴元新.
蓝印花布的历史与未来[J]
.民艺,2022(1):62-69.
被引量:7
3
徐飞,阴澍雨,吴元新.
守护蓝白之美--吴元新谈蓝印花布技艺的传承与创新[J]
.美术观察,2022(6):108-113.
被引量:6
4
倪沈键,吴灵姝,吴元新.
南通蓝印花布的工艺之美[J]
.服装设计师,2022(9):82-87.
被引量:3
5
胡恬静.
基于良渚文化的蓝印花布纹样创新设计应用研究[J]
.西部皮革,2023,45(19):106-108.
被引量:1
6
高俊山.
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基于湖南湘西州的调查分析[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3(9):78-85.
被引量:21
7
范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J]
.文化产业,2023(32):40-42.
被引量:1
8
王颖,包平.
市场需求、文化选择与技术革新:14—17世纪蓝靛在中国的发展[J]
.中国农史,2024,43(1):67-82.
被引量:1
9
刘健翔,王淑慧.
蓝印花布中印染图案在现代女装中的设计应用[J]
.鞋类工艺与设计,2024,4(13):3-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赵薇,解琳瑛,雷慧琳,孙书琴,金雲婷,陈红(指导).
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传承的价值与路径研究——以湖南邵阳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为例[J]
.商展经济,2024(5):85-89.
被引量:2
2
范赟,肖婷婷,于洪率,刘俊.
非遗南通蓝印花布创新设计与市场拓展研究[J]
.服装设计师,2024(12):29-33.
二级引证文献
2
1
万心慰,朱万春.
印刷媒介中非遗文化的创意表现与传播策略[J]
.网印工业,2024(3):55-57.
2
郑敏.
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表演在高校宣传中的角色与影响研究[J]
.文化学刊,2024(9):163-166.
1
李娜,吴军明,刘培峰,蔚永辉.
传统工艺振兴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以景德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云鹏为例[J]
.陶瓷学报,2023,44(2):382-388.
被引量:4
2
李峰.
唐代越窑青瓷装饰工艺研究[J]
.浙江工艺美术,2023(9):81-84.
3
黄文胜.
《幽潭春声早》[J]
.中国教育学刊,2023(11).
4
蔡俊杰,张茉莉,王平胜.
闽南传统文化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工业设计,2023(10):145-148.
5
王颖,李晓玲.
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发展[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3):325-331.
被引量:2
6
关宇洋.
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转化研究——以大连地区为例[J]
.天工,2023(19):70-72.
7
应姿,张姗姗,上官丽娟.
内循环战略背景下江西“非遗”相关产业扩大内需的重点和举措[J]
.江科学术研究,2023,18(2):58-61.
8
李惠强.
走进紫砂壶作《石涛春色》的自然之境[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57(9):185-185.
9
魏满.
立体纸艺在美术教育中的运用[J]
.中国造纸,2023,42(10).
10
蒋岳良.
论紫砂壶作品《镇守四方》艺术设计[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57(9):188-188.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 第1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