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余华小说对鲁迅文学创作的传承――以《活着》《第七天》为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当代文学领域中,余华是和鲁迅同样有着浙江籍且文学影响力较大的作家之一。从余华的文学作品里不难发现鲁迅对其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无论是早期的作品《活着》,还是后来的《第七天》,均体现出了其对鲁迅文学精神的进一步继承与发扬,二者的小说皆善于通过塑造悲剧人物形象、描写人类生存苦难体现作品的悲剧意识;均善于以锐利的笔锋对人性或环境加以批判,同时都着力于展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作者
姜艳雪
机构地区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论丛》
2023年第3期22-27,共6页
关键词
余华
鲁迅
《活着》
《第七天》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7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洪治纲.
悲悯的力量——论余华的三部长篇小说及其精神走向[J]
.当代作家评论,2004(6):20-37.
被引量:63
2
李明军,熊元义.
文学批判与现实批判[J]
.中国文学研究,2012(1):82-86.
被引量:1
3
曹禧修.
《第七天》与鲁迅文学传统[J]
.小说评论,2013(6):77-81.
被引量:6
4
张娟.
死亡如何虚构——从鲁迅《死后》与余华《第七天》的比较研究谈起[J]
.鲁迅研究月刊,2018(8):35-43.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张清华.
文学的减法——论余华[J]
.南方文坛,2002(4):4-8.
被引量:95
2
赫·马尔库塞等.现代美学析疑[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被引量:2
3
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见《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5页.
被引量:9
4
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着资料汇编》第3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年,第793页.
被引量:2
5
杜勃罗留波夫选集:第1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被引量:1
6
易漱泉,曹让庭,王远泽,张铁夫选编.外国文学评论选:下册[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被引量:1
7
卢卡契文学论文集:第1卷[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
被引量:1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3928
9
莱辛.拉奥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202.
被引量:71
10
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71
1
许晶,陈世丹.
余华小说中人物的逃逸策略[J]
.求是学刊,2020(3):139-147.
被引量:1
2
李桢.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论余华小说的叙事时空[J]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9(2):60-71.
3
梅笑冰.
为当代英雄传奇——余华《兄弟》评析[J]
.小说评论,2006(z2):90-93.
4
朱青.
苦难中的抉择—论福贵形象[J]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S1):48-49.
5
李瑞萍.
死亡背后的温情——解读余华的《活着》兼论其叙事风格转变[J]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2):58-60.
被引量:2
6
张崇员,吴淑芳.
20年来余华研究综述[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3(5):53-58.
被引量:3
7
段莹,刘靓.
《许三观卖血记》中的隐性祭祀仪式初探[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7):164-167.
被引量:2
8
王丹.
一以贯之的悲悯情怀——浅析余华创作的精神取向[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124-125.
9
王萍.
余华作品语言研究综述[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45-46.
被引量:1
10
张均.
柔弱者的哲学——《活着》、《许三观卖血记》阅读札记[J]
.文艺争鸣,2010(2):83-88.
被引量:4
1
锦句[J]
.读写月报,2023(24).
2
赵赟韵.
《第三钢琴奏鸣曲——江南风光》的演奏结构感分析[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3(3):98-102.
3
贺翠英.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渗透策略[J]
.格言(校园版),2023(30):35-37.
4
尤淑静.
余华新作《文城》的承续与创新[J]
.新传奇,2023(21):9-12.
5
范维娜.
浅谈对戏剧表演中想象力的认识[J]
.艺术时尚,2023(2):55-57.
6
岳昱璇,夏毅芳(指导).
苦昼短·李贺[J]
.十几岁,2023(27):100-100.
7
谭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J]
.小学语文教学,2023(32):61-62.
8
曾超如.
余华小说《文城》的叙事结构分析[J]
.汉字文化,2023(14):163-165.
9
丰智超.
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意义与实践路径研究[J]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3):55-62.
被引量:1
10
董元恒.
肢体语言在演员表演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及实践运用分析——以戏剧《伊菲革涅亚在陶洛人里》为例[J]
.艺术评鉴,2023(13):135-140.
被引量:1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论丛
202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