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生成的社会逻辑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生成是大学生在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之中接受特定思想信息的社会过程,这个过程借助多重社会场景相互作用而塑造出具有育人一致性的关联生态。只有以大学生为中心,基于思政课的社会性,并在课堂、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有机联动之中,才能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生成的社会逻辑。循此思路,可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发生的社会场景区分为:“课堂社会”、“高校社会”、“总体社会”,大学生在“课堂社会”学习思政课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在“高校社会”中的体验,并受到来自“总体社会”的影响,只有当三者有效整合成层次分明且有机联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才能生成真正意义上的“获得感”。在构建思政课依托的三重“社会”的一致性方面,需要重视“课堂社会”的基础性作用,利用“高校社会”的中介性作用,发挥“总体社会”的支持性作用。
作者 叶方兴
出处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3年第3期101-106,共6页 the Researc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基金 2017年度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项目批准号:17JDSZK025)。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孙其昂.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三重逻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7):40-43. 被引量:3
  • 2吴康宁主编..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57.
  • 3杨增岽著..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分析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257.

共引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