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本《玉篇》殘卷大量引及《毛詩》,且與今本《毛詩》多有不同。通盤分析相關材料,發現《殘卷》中的多條《毛詩》引文應直接源自《説文》引《詩》,且總體上看,所引《毛詩》具有明顯的使用本字、使用正體的傾向。再進一步分析《殘卷》所引《毛詩》的性質,認爲《殘卷》中的部分《毛詩》引文—主要爲與今本《毛詩》相異者—應非真實存在過的《毛詩》文本;《殘卷》在徵引《毛詩》時參考了前代字書,同時注重使用本字和正體;在具體操作上,一者改易來源,將《詩》改標爲《毛詩》;二者改易引文,將其中(涉字頭)的假借和異體大都改换爲本字和正體。《殘卷》中的《毛詩》引文既有某本《毛詩》文本用字,又有《説文》引《詩》用字,還有改易後的詞之本字、字之正體。至於《殘卷》爲何將大量引文標記爲《毛詩》,很可能是出於突顯並區分某家故訓之意圖。類似現象在其他小學文獻的引《詩》文本中也能見到。在使用小學文獻的書證校勘字形及考察文本面貌時,應充分考慮其中的複雜情況。
出处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2,共1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詩經》文本的數字化整理及相關問題研究”(22JJD750006)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