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非虚构写作与文学新话语

Non-fiction Writing and New Types of Literary Discours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10年来的非虚构写作以还原原生态的事实真相为价值诉求,这是因为写作者们怀疑文学传递经验的真实性。非虚构写作以作者作为文本中人物进入生活现场的方式为获取真相的途径。进入现场的作者,抛开所有的先在经验,直接观察事实,并将其原生态展示出来,这是作者现场即时性观察感受到的事实。作者作为真实的人物进入文本,使得文本出现了两个作者,一个是作为人物的作者,一个是作为记录者的作者。作者视角的人物化导致各个人物都成了叙述的主体,有了自己的声音。而作为记录者的作者在故事之外,既保持了人物声音的独立,又使得各个部分发生关联。这样既克服了现代小说过于个人化叙事的倾向,又克服了现实主义的宏大叙事忽视个性的弊端。21世纪非虚构文学的价值在于,它在寻找一种新的文学话语方式。从目前的创作成绩来看,非虚构写作总体的文学审美价值不高,处于探索阶段。但随着新的话语方式的建立,这方面会有提升。
作者 王龙洋 Wang Longyang
出处 《艺术评论》 CSSCI 2023年第6期125-137,共13页 Arts Criticism
基金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合作化运动与乡土文学研究”(项目批准号:JD22053)的阶段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二级参考文献68

  • 1唐弦,刘珺.特稿,以什么打动人心?[J].新闻采编,2006(2):5-6. 被引量:5
  • 2罗兰·巴特《s/z》,屠友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32页,第84页,第52-53页. 被引量:10
  • 3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剖析》,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3页. 被引量:2
  • 4[美]詹姆逊.《政治无意识.作为社会象征行为的叙事》,王逢振、陈永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0页. 被引量:2
  • 5中央编泽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62页. 被引量:1
  • 6[英]雷蒙德·威廉斯.《现实主义和当代小说》,葛林译,[英]戴维·洛奇编.《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下),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第353页. 被引量:1
  • 7引自[美]约翰·霍格韦尔《非虚构小说的写作》,仲大军、周友皋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37页. 被引量:1
  • 8[美]楚曼·卡波第.《冷血》,杨月荪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年版,第287页. 被引量:1
  • 9[美]诺曼·梅勒.《夜幕下的大军》,任绍曾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76页. 被引量:1
  • 10Philip Roth, Reading Myself and Others, ( New York. Bantam books,1977 ) ,p.110. 被引量: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