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美育视域下嘉禾伴嫁歌保护与传承研究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美育作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途径,作为普遍提升国民审美与文化素养的有效手段,对推动社会文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育是全社会的事业,应覆盖社会各个领域,是伴随人一生的终生教育.
作者
左洁
曾菲
机构地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传媒学院音乐系
出处
《艺术教育》
2023年第6期25-28,共4页
Art Education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影响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终生教育
启智
嘉禾伴嫁歌
国家文化软实力
分类号
J607-4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董洪哲.
以“大美育观”填补美育意识的空白[J]
.教育科学,1994(1):15-17.
被引量:14
2
吴双.
申遗之后——作为文化政策的非遗保护对嘉禾伴嫁歌的影响[J]
.艺术评鉴,2018,0(21):47-48.
被引量:5
3
陈兴贵.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制度反思[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3):1-9.
被引量:19
4
英浩,戚永哲.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分析[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3(3):172-173.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孙正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命名研究[J]
.文化遗产,2009(4):14-18.
被引量:21
2
萧放.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方式的思考[J]
.文化遗产,2008(1):127-132.
被引量:114
3
苑利.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之忧[J]
.探索与争鸣,2007(7):66-68.
被引量:109
4
石艳霞,李世掌.从彝族“撮泰吉”的濒临失传看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紧迫性[C].贵州省档案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2008:7-8.
被引量:2
5
西双版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硕果满枝[EB/OL].(2010-01-18)[2014-06-18].http://yn.yunnan.cn/bn/html/2010-01/18/content_1047421.htm.
被引量:1
6
程红.彭善尧——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人[EB/OL].(2013-05-30)[2014-06-20].http://www.mzb.com.cn/html/Home/report/407068-1.htm.
被引量: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45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EB/OL].(2008-06-14)[2014-06-20].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8/content_1157918.htm.
被引量:1
8
向轼.
论石柱土家“啰儿调”的传承历史、现状及保护[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5):1-4.
被引量:2
9
杨丹.
贵州彝族毕摩文化传承人问题研究——以贵州省盘县淤泥乡为个案分析[J]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27(11):35-41.
被引量:5
10
冯莉.
传承人调查认定看当前“非遗”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
.青海民族研究,2010,21(4):162-167.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38
1
朱景林.
寻找公共德育与学科德育相结合的大学德育新路径——以艺术类大学生德育为例[J]
.现代大学教育,2010,26(2):79-84.
被引量:7
2
张瑜.
高校美育的瓶颈及其突破分析[J]
.池州学院学报,2011,25(5):144-146.
被引量:2
3
李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路径及发展策略——以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心[J]
.当代文坛,2013(6):114-118.
被引量:4
4
吕静,薄小钧.
“非遗”传承人保护政策的再思考[J]
.东南文化,2018(6):6-11.
被引量:29
5
姚文放.
从“第三王国”到“日常生活”:当代美育的后现代转向[J]
.江苏社会科学,2019(1):182-191.
被引量:7
6
刘力争.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合理性探讨[J]
.长江丛刊,2016(5):46-46.
7
王均霞.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过程与社会性别角色再生产——对一次春节面食制作过程的微观分析[J]
.民族艺术,2016(6):55-61.
被引量:6
8
吴兴帜.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设计的思考[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7(2):51-55.
被引量:30
9
王敏,曾繁仁.
高校大美育体系的现代化建构[J]
.中国高等教育,2017(7):7-10.
被引量:110
10
贺丹生.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
.艺术评鉴,2018,0(10):182-184.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2
1
蒋笛.
非物质文化遗产嘉禾伴嫁歌传承略探[J]
.湖南社会科学,2012(5):12-15.
被引量:9
2
张敏敏.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嘉禾伴嫁歌的艺术特色[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19):3-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李佳.
湖南嘉禾伴嫁歌的传承与传播策略探赜[J]
.中国民族博览,2024(4):22-2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唐捷.
传统非遗音乐在高校音乐校本教材中的应用与教学模式研究[J]
.戏剧之家,2024(26):193-195.
1
潘早霞.
传统绞缬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
.轻纺工业与技术,2023,52(3):38-42.
被引量:2
2
范岩峰.
紫砂壶艺术的创新表现探析——以《五灵献寿壶》为例[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56(9):155-155.
3
郭琴.
紫砂壶艺术的文化哲思——论《四季如意》的艺术创作[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57(4):186-186.
4
图片新闻[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2(2).
5
王晓鸽.
浅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3(7):151-153.
6
倪思春.
教育戏剧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辽宁教育,2023(9):60-63.
被引量:1
7
王伟光.
让红色文化在新征程上焕发时代光芒[J]
.精神文明导刊,2023(7):14-15.
被引量:1
8
陶蓉,崔海燕.
指向言语实践的语文表现性学习浅探[J]
.小学教学研究,2023(18):81-82.
9
马菊芳.
互动探究,深度阅读——论初中语文课堂深度阅读策略[J]
.格言(校园版),2023(18):53-55.
被引量:1
10
周志强.
都市新民谣的听觉审美与文化阐释[J]
.新华文摘,2023(7):163-163.
艺术教育
202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