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青海下弦音乐述略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青海下弦是流传于青海省西宁市及附近河湟地区的民间曲艺形式,它的名称来自伴奏乐器三弦的定弦法,三条弦定为两个纯五度,习惯唱名“152”,艺人们称作下弦定弦法,把这种唱腔曲调亦称作下弦,曲种名称、曲调名称与定弦法名称相同,是一种曲牌主曲体坐唱曲艺。
作者
陈乔
机构地区
西宁市文化馆
出处
《群文天地》
2023年第3期68-71,共4页
关键词
伴奏乐器
定弦法
民间曲艺
青海省西宁市
唱名
河湟地区
纯五度
分类号
J63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苏娟.
青海下弦文化功能探析[J]
.长春大学学报,2021,31(3):83-88.
被引量:1
2
王文韬.
平弦音乐的渊源、特征及其它[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3):50-54.
被引量:5
3
《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音乐集成·青海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曲艺音乐集成 青海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8:1197.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青海平弦"条[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p289.
被引量:1
2
同[1]"兰州鼓子"条,p189.
被引量:1
3
同[1]"岔曲"条,p25.
被引量:1
4
青海地方曲艺选·序言[C],西宁:西宁市城东区文化馆年油印本,1982,(1):3.
被引量:1
5
谢承华.青海民族民间文化巡礼--青海平弦[N],青海广播电视报,1992-10-9(6).
被引量:2
6
刘毓芩.平弦渊源诸题[J].群众天地,1994,:16-16.
被引量:1
7
平弦的曲调大多为平调,即清商调式.为平弦伴奏的主要乐器三弦的定弦是Sol-La-Mi.
被引量:1
8
[下背宫]用勾调弦伴奏,三弦的定弦Re-La-Mi,有人认为它应是独立的曲艺形式--下弦.
被引量:1
9
<平弦曲子>陕西凤翔县文化馆1963年内部刊印.
被引量:1
10
据青海民和县下川口<冯家家谱>记载:"大明洪武年间从陕西凤翔、宝鸡县迁湟".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
1
吴歌,万秀媚.
论南京地方曲艺“南京白局”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J]
.艺术百家,2006,22(2):186-189.
被引量:16
2
关丙胜.
河湟民间曲艺发展现状调查分析[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40-44.
被引量:1
3
王瑞.
明清时期关陇音乐艺术发展迟缓原因探析[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5):62-66.
4
张霞.
青海平弦戏曲音乐的历史流变与形态分析[J]
.中国戏剧,2021(4):88-89.
1
唐宇辉.
纯五度复合和声体系纵合化的对位性[J]
.音乐世界,2022(5):62-65.
2
王馗.
看戏微录(二十五)[J]
.戏剧文学,2023(1):109-119.
3
王亚男.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曲体文学编选及教学启示[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3(20):7-10.
4
徐宏图.
昆曲“同期”源流考[J]
.中国戏剧,2023(1):67-69.
5
才旦多杰.
宗喀王朝都城青唐城考索[J]
.China Tibetology,2023(1):85-94.
6
胡恺睿.
曲艺类非遗的新现象——以浦江什锦为例[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20(4):134-139.
7
罗德梅,罗红霞,罗娜.
萍乡采茶戏的历史沿革与艺术特色[J]
.大观(论坛),2023(1):36-41.
8
陈超红.
“抓核心·巧评价·显特质”——小学唱游学科五线谱教学之初探[J]
.新教育(海南),2023(S01):105-106.
9
王家祥.
旋律模唱[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23(6):68-68.
10
周伟华.
采茶戏形成及演出形态演变考述[J]
.地方文化研究,2022,10(5):64-73.
群文天地
202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