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引言近两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引发了全球范围疫情大流行,对社会经济、城市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平疫结合”条件下的城市空间研究成为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的重要议题。交通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类型,是大量人流集散的重要场所,也因此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对象。交通公共空间的集散功能决定了其重要特征之一是空间的开放程度,熊星、朱文一(2010)将北京CBD外公共空间分为完全开放、部分开放、限制开放、拒绝开放等四种空间类型,定义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开放等级;罗丹(2012)将建筑空间开放度的影响因素定义为面向公共空间的集中布局、高度开放的店面形式、积极引导公众的展示空间等,整体研究侧重建筑尺度;郑蒙(2019)提出城市空间开放度包含道路连通性、功能多样性、资源共享性、边界渗透性等方面,重点探讨了住区周边的空间形式。相关研究重点集中在城市尺度、街区尺度、建筑尺度等层面,且主要针对常规状态下的空间开放度研究,因此疫情防控条件下的公共空间开放度研究仍需补充完善。
出处
《北京规划建设》
2023年第2期105-108,共4页
Beijing Planning Review
基金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2GLB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