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语境中“人民”和“文艺”结合成为“人民文艺”概念有一段曲折的历程。20世纪40年代中期中国政治体制民主化变革的可能性刺激“人民”话语的大规模崛起。郭沫若1945年4月在重庆首次提出的“人民文艺”概念是基于“联合政府”和宪政蓝图的文艺想象,它既具有文艺统一战线口号的性质,也具有调整五四新文艺传统的内涵。郭沫若借鉴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经验,提出“民主的一元内容,民族的多样形式”,将外来的新形式改造成为民族形式和旧形式改造成为民族形式置于平行的地位,将方言文学和“国语的文学”也置于平行的地位,体现了他对五四新文艺“弥补式的深化发展”。
出处
《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4-142,共9页
Literary Review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解放战争与‘人民文艺’思潮研究”(21CZW0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