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医学对“痧”的认识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痧者,急症也。痧症俗称“发痧”。痧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闷胀,胸腹剧痛,上吐下泻,身出痧疹。中医学对痧的认识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和唐朝孙思邈编集的《华佗神方》中。此后历代中医大家又有不少阐述,如元代的危亦林、明代的张景岳、清代的叶天士都为痧的理论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尤其是郭志邃撰写的《痧胀玉衡》专著问世,为痧首开新篇,为痧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引起痧症发作的病因主要有内外两个方面。外因是暑热湿寒之邪和秽浊之气,内因是饮食不洁。故前贤有暑痧、秽痧、伤气痧、伤血痧、伤寒湿痧、伤食痧之谓。痧的病机概括起来就是一个“闭”字,故有“闭开即愈”的说法。痧系急症,痧病百出,变化多端,其辨证主要是辨表里、寒热、颜色、急慢、脉舌。痧之发病的临床症状与中暑、霍乱、中风、厥证等疾病有相似之处,但病因、病机、发病季节、有无传染性等方面却有明显的不同,须予鉴别。痧的鉴别要点有发病季节的不同、有无传染性、有无胃肠症状、有无痧疹4个方面。痧症类型繁多,但常见的是头痛痧、烂喉痧、肿胀痧、绞肠痧、霍乱痧、羊毛痰、瘴气痧、番痧等几种主要类型。痧的基本治则是理气开闭,兼以理血,但具体要辨清痧在气、在血、在里的不同,分别施以刮、放、药进行治疗,即痧在气分治以刮痧,在血分治以放痧(针刺出血)亦称挑痧,在里治以药。其中刮痧、放痧都是中医的传统特色疗法,至今还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 孙朝润
机构地区 安康市中医院
出处 《中医研究》 2023年第3期9-14,共6页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4

  • 1(明)戴原礼著,才维秋,赵艳,胡海波校注..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15.
  • 2王咪咪编..时逸人医学论文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755.
  • 3杨思澍等主编..中医临床大全[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999.
  • 4郑祖荣校注/译释..痧症全书译注[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250.
  • 5(元)朱震亨撰,王英,竹剑平,江凌圳整理..丹溪心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1.
  • 6中医研究院主编..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685.
  • 7许林.中风证治[J].中医研究,2011,24(9):3-6. 被引量:2
  • 8(隋)巢元方著..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名著 诸病源候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81.
  • 9(明)徐春甫编集,崔仲平,王耀廷主校..古今医统大全 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522.
  • 10(清)骆如龙著..幼科推拿秘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78.

二级参考文献3

共引文献1

同被引文献23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