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路径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网络信息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撑,丰富了其传播模式。本文从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特征入手,探讨其数字化传播路径,认为通过科技手段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呈现方式及社交平台,打造全新的数字传播体系,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有效路径。
作者
苗艳
机构地区
中国民族博物馆
出处
《新闻文化建设》
2023年第4期3-5,共3页
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关键词
网络时代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传播
创新与路径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6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76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7
1
李俊融,李静宜.
跨国世界遗产的现况分析与展望[J]
.中国文化遗产,2022(5):43-51.
被引量:6
2
郑奥成,郑家鲲,王学彬.
后疫情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现实挑战与推进路向[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1,41(1):57-61.
被引量:25
3
刘雅,王平.
媒体融合重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推广路径[J]
.中国出版,2020(6):37-39.
被引量:29
4
薛可,龙靖宜.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的新挑战和新对策[J]
.文化遗产,2020(1):140-146.
被引量:88
5
马伊超,陈华文.
群体协作性非遗项目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分类认定[J]
.文化遗产,2022(5):10-18.
被引量:3
6
钟茜,莫继严.
非遗保护的三个维度:传承性保护、创新性发展和参与式传播[J]
.文化遗产,2022(4):35-42.
被引量:34
7
无,徐由海,李宝华,蔡慧洁.
景德镇:在传承与创新中“窑变”[J]
.当代江西,2020(12):17-22.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36
1
贾菁.
人工智能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进阶路向[J]
.当代传播,2020(1):98-101.
被引量:32
2
萧放.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方式的思考[J]
.文化遗产,2008(1):127-132.
被引量:114
3
王犹建.
网络时代数字化语境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J]
.新闻爱好者,2012(10):39-40.
被引量:24
4
苑利,顾军.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
.河南社会科学,2015,23(4):109-113 124.
被引量:17
5
刘晓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与公共性[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3):76-80.
被引量:83
6
孙武.
从大众传播角度看网络媒体的特点[J]
.理论观察,2008(6):111-112.
被引量:4
7
张浩达.
几年来数字博物馆建设中的教训与反思[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10(1):12-22.
被引量:7
8
韩鸿.
参与式传播:发展传播学的范式转换及其中国价值——一种基于媒介传播偏向的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17(1):40-49.
被引量:118
9
李凤梅.
论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保护原则[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26(2):24-26.
被引量:31
10
胡天状.
数字化影像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18(3):79-83.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176
1
陈节.
论非遗宣传特别节目《非遗公开课》的创新之道[J]
.新闻传播,2019,0(22):37-38.
被引量:1
2
臧志彭,薛哲.
媒介声量视角下长三角非遗品牌网络传播格局与策略优化[J]
.艺术管理(中英文),2021(1):60-70.
3
王剑.
文人花鸟画在瓷画传承创新的装饰艺术和人文精神[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56(12):18-19.
4
黄益军,贺盈琪,林剑.
基于文化周期框架的音乐非遗数字化研究评述[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41(1):59-64.
被引量:1
5
李妍.
新媒体环境下非遗文创设计的应用与发展[J]
.网印工业,2024(6):89-91.
6
郭巧红,吴沂,陈月,胡明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及途径——以用英语讲述非遗故事为例[J]
.汉字文化,2024(2):192-194.
被引量:2
7
文杰.
非遗文化在大学校园的传播路径探索[J]
.传播与版权,2021(6):92-95.
被引量:3
8
代幸洋,纪毅,蔡奕辉.
基于情境认知的广彩烧制技艺数字化传播研究[J]
.包装工程,2022,43(S01):242-249.
被引量:7
9
刘亚薇,崔姗.
非遗文化“哈尔滨冰灯冰雕”的传播与保护[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21(3):17-19.
10
吴智敏,王怡飞.
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创作思考——以纪录片《传承》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0):18-1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5
1
李丹.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初探——以赫哲族为例[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23(2):80-83.
被引量:8
2
刘颖.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赋能的创新策略研究——以山西省非遗保护与传承为例[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5):89-91.
被引量:3
3
陈曦.
数字媒体艺术赋能非遗文化传承的应用策略[J]
.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3(10):45-47.
被引量:6
4
叶琦.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J]
.轻纺工业与技术,2023,52(3):147-149.
被引量:1
5
方丽珠.
非遗视域下黎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J]
.艺术教育,2023(7):64-6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张唯儒.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海南非遗保护与传承研究[J]
.玩具世界,2024(2):92-9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刘欢.
从历史视角审视海南非遗保护的价值及路径[J]
.黑龙江史志,2023(10):164-166.
1
梁凯博,张行.
新时代甘肃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传播机制研究[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3(2):103-108.
被引量:1
2
朱琳,王珺,杨小翠.
XR技术在清东陵数字化保护与利用中的应用研究[J]
.炎黄地理,2023(3):41-43.
被引量:1
3
刘臻,何美灵,田书萍.
基于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中医四诊艺术数字化传播研究[J]
.文化产业,2023(7):94-96.
4
曹娜.
“敦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模式构建[J]
.湖南包装,2023,38(1):133-135.
被引量:3
5
霍耀中.
评《家园的记忆与表达》[J]
.经济地理,2023,43(1):240-240.
6
宗凯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平台中的艺术构建[J]
.美术教育研究,2022(18):25-27.
被引量:2
7
陈香君.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活态传承的探索——以广西桂剧为例[J]
.民风,2023(1):44-46.
8
莫非奇,贾洪梅,顾琦珏,李余.
从梦溪园到小盘谷——大运河文化视野下的建筑文化在地性研究[J]
.城市建筑,2023,20(5):171-174.
9
包程阳.
数字媒体技术在敦煌壁画乐器数字化上的应用[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23,41(2):58-60.
10
燕京.
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影像叙事与创新传播[J]
.传媒,2023(5):55-57.
被引量:2
新闻文化建设
202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