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学革命”与“文学性”的生成 被引量:2

Literary Revolution"and the Generation of"Literarines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首先梳理西方文学性探讨历程,指明文学性问题包含的具体维度,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理论参照。“人的文学”的观念蕴含着“五四”作家对文学性的理解,具体地说,设定了“人本位”和“艺术本位”两个同等重要的支柱。“五四”时代的“人”包含着感性与理性的平衡、个体与人类的呼应。从“艺术本位”看,该时期既确立起了与西方观念相通的文学独立性、自律性、语言的诗性、审美性、情感性、想象性、叙事特性等维度,也确立起了抒情性、境界等带有民族色彩的维度。“五四”文学起点虽低,但由于吸收古今中西丰富的文化资源,对文学性问题有着健全的理解,因此短时间内就在理论与创作两个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作者 翟文铖 Zhai Wencheng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49,共7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20

  • 1章培恒.传统与现代:且说《玉梨魂》[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2):19-20. 被引量:13
  • 2[美]乔纳森·卡勒.《文学性》[A]..《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C].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第27页. 被引量:5
  • 3[法]托多罗夫.《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259页. 被引量:9
  • 4[美]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李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6页. 被引量:16
  • 5赵毅衡:《新批评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被引量:6
  • 6[美]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5-41页. 被引量:1
  • 7[法]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第276-325页. 被引量:3
  • 8《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三联书店,1989年. 被引量:1
  • 9[美]霍克斯.《结构主义与符号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8页. 被引量:1
  • 10[俄]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二卷,李辉凡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80、416、365页.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5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