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友善理念的价值逻辑、情理逻辑与社会逻辑 被引量:2

Friendship Concept:With Its Logic in Value,Rationality and Societ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友善是在处理人际道德矛盾时所体现出来的对他者宽容、理解、尊重的自觉意识和乐于助人的精神与行动的道德现象的总和。友善作为自律性道德的最基本的存在形式,它本身就具有信念性。友善理念是基于友善对人安身立命意义的把握而产生的对友善的坚信与崇敬,并以此作为人际行为最高评价标准的强烈情感和持久行动的统一。友善理念的生成遵循着以下三重逻辑:在主体价值诉求层面,它是由功利到道义并实现义利融合;在心理构成层面,它是由情感自愿到理性自觉并实现情理交融;在社会效果层面,它是由他者受益到施善者得福并实现德福相互证成。友善能否内化为信念,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群体是否在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而其直接动力是社会建立合理的道德回报机制和个体养成敏感的道德回应习惯。
作者 徐梓彦 XU Zi-yan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49,共8页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20ZXC0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5

  • 1[德]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M].胡继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被引量:12
  • 2[英]边沁 时殷弘译.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被引量:134
  • 3[美]彼彻姆 雷克勤.哲学的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被引量:12
  •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被引量:147
  • 5[德]卡尔·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M].李秋零,田薇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被引量:2
  • 6Adam, Schaff, A Philosophy of Man, 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Co. 1963,p. 60. 被引量:1
  • 7Derek. P. H. Allen,The Utilitarianism of Marx and En gels,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Vol. 10, No. 3, Jul., 1973,p. 189. 被引量:1
  • 8徐向东.自我、他人与道德(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65-270. 被引量:1
  • 9[美]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上)[M].刘莘,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l:19-24. 被引量:1
  • 10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704. 被引量:3

共引文献12

同被引文献48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