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格义”阐释: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的本土化问题

Indigenization of Western Literary Linguistic Hermeneutics:“New Geyi”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虽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进入中国,但由于学界长期囿于理论的单一接受阐释,缺乏方法论意义上的吸收转化,因而至今并未见到真正的本土化阐释形态。文章提出以文学语言学阐释的原理形态为出发点,运用华裔学者傅伟勋提出的“创造的诠释学”与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格义”阐释法,通过对中西文学语言学阐释各自所包含的“实谓”“意谓”“蕴谓”“当谓”“必谓”五层次文本意涵进行“共现”“分梳”“比堪”“融通”四步骤的“格义”阐释,由此形成一种“新格义”阐释法。此种阐释法,应该就是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实现本土化阐释的真正方法形态。
作者 谷鹏飞 Gu Pengfei
机构地区 西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6-154,共9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基金 陕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SYZ202100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傅伟勋著..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493.
  • 2潘德荣..西方诠释学史[M].北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549页.
  • 3保罗·利科..解释的冲突 解释学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635.
  • 4周裕锴..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420页.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