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因AEG的发生部位和生物学行为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患者预后较差,其术式、手术路径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等均尚未达成共识。AEG的病因尚不明确,胃食管反流、肥胖、幽门螺杆菌(Hp)感染、Barrett食管、肠上皮化生、食管裂孔疝、吸烟、饮酒、饮食习惯等被认为是重要的危险因素[1]。有研究表明,早期近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龄、个人肿瘤病史、高体质指数(>24 kg/m2)及环境毒物接触史[2]。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是癌前病变,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HGIN于4~48个月发展为胃癌的比例为60%~85%,与LGIN比较,进展风险显著增加[3]。HGIN和早期胃癌均是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手术适应证。近年来,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ESD以其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逐渐发展成为HGIN及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式。ESD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出血、狭窄、穿孔、胃腔血肿等。目前专门针对早期食管胃结合部癌的ESD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较少。另外,早期食管胃结合部癌和癌前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此类患者接受ESD治疗后发生并发症、残留或局部复发的因素有哪些也尚不明确,本研究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出处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272-1275,共4页
Shanxi Medical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