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非遗背景下国家级芦笙传承人口述史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基础理论的视角采用理论研究方法,对贵州国家级传承人口述史研究价值与现状、方法和思路进行研究,并对音乐口述史的概念进行界定,认为其借鉴了口述史和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形成了一个交叉的研究方向,即隶属于音乐学学科也隶属于历史学学科。贵州国家级芦笙传承人口述史具有抢救贵州非遗的价值,是对这一少数民族音乐资源保存和传承的重要途径。
作者
杨通俊
张军平
机构地区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出处
《文化产业》
2022年第12期82-84,共3页
Culture Industry
关键词
少数民族音乐
音乐学学科
口述史
资源保存
基础理论
芦笙
理论研究方法
方法和思路
分类号
J63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中国音乐研究所编..苗族芦笙[M],1959:103.
2
王平主编..黔东南非物质遗产集锦 2[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8:148.
3
李建富.
贵州芦笙舞乐文化研究综述[J]
.民族音乐,2014(5):47-49.
被引量:6
4
臧艺兵.
民间歌手研究的口述史模式——理论视角与方法[J]
.音乐研究,2005(4):21-25.
被引量:28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宋婷竹.
惠水与黄平苗族芦笙之比较研究[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7,21(2):22-27.
被引量:1
2
潘梅.
谷陇苗族芦笙节文化的传承和变迁[J]
.思想战线,2011,37(S1):8-11.
被引量:4
3
邓钧.
苗族芦笙的应用传统及其文化内涵[J]
.中国音乐学,1999(3):116-130.
被引量:9
4
杨方刚.
贵州苗族芦笙文化研究[J]
.中国音乐学,1997(S1):25-34.
被引量:17
5
吴培安.
侗族芦笙略论[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61-63.
被引量:3
6
吴正彪.
“区域性板块”结构中的活动仪式链接与符号系统——从贵州岜沙苗族芦笙节的文化象征意义谈起[J]
.贵州民族研究,2004,24(4):91-97.
被引量:7
7
范元祝.
传统芦笙与笙之和声比较[J]
.中国音乐,2006(4):197-199.
被引量:3
8
Ken Plummer,Documents of Life:An Invitation to A Critical Humanism2.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1,pp.153-159.
被引量:1
9
Donald A.Ritchie,Doing Oral History.New York:Maxwell Macmillan International,1995,第16页.
被引量:1
10
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民俗学年刊》2000-2001合刊[M].北京:学苑出版社,.第245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2
1
柯琳.
充满乡土气息的歌唱是民歌生命力所在[J]
.民族音乐,2020(3):23-26.
2
卫凌.
河东道情的当代文化内涵[J]
.音乐研究,2010(2):50-58.
被引量:3
3
吴宁华,吴云龙.
伊萨:广西融水城卡屯巴哼人民歌演唱场合研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3):72-75.
4
金世余.
论民间音乐传承人口述史研究的必要性[J]
.北方音乐,2013,33(3):140-140.
被引量:2
5
尤育号.
口述史、生活史与民间文化研究[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5):42-47.
被引量:5
6
王拓.
“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研究的困境与向度——“非遗”口述史研究文献述评[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3,11(4):88-94.
被引量:27
7
党宇娜.
回到人声的起点,人类学视域下的“歌者观照”——以壮族民歌研究为个案[J]
.歌唱艺术,2019,0(1):37-41.
被引量:1
8
赵书峰.
口述文本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为例[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4(3):32-38.
被引量:8
9
林晓平,雷天来.
个人叙事与当代风水师身份建构——以赣南地区为例[J]
.民俗研究,2014(6):124-133.
被引量:5
10
谢秀敏.
社会变迁与文化自觉——以襄河道坠子艺人郝桂萍为例[J]
.四川戏剧,2014(11):130-132.
同被引文献
7
1
潘国强.
黔南苗芦笙传统多声部演奏形式初探[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S1):121-122.
被引量:1
2
万金贵,赵名丽.
论芦笙独奏曲《苗岭夜歌》的演奏技巧[J]
.群文天地(贵州),2017,0(1):26-28.
被引量:2
3
杨正平.
论多管芦笙的演奏技巧、练习方法与呈现方式[J]
.民族音乐,2018(3):12-15.
被引量:3
4
杨朝兴.
曲靖马龙苗族芦笙演奏技艺探析[J]
.民族音乐,2022(1):55-57.
被引量:1
5
万金贵.
浅谈多管芦笙的演奏技巧及练习方法[J]
.艺术评鉴,2022(9):101-104.
被引量:2
6
申玉晶.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视野中贵州苗族芦笙音乐探析与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2(4):76-80.
被引量:5
7
杨云惠.
婚礼上的“悲”:滇东北次方言苗族叙事芦笙史歌“阿作”田野调查与研究[J]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3):53-5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秦婉丽,张智惠.
少数民族乐器多管芦笙的演奏技巧及练习方法[J]
.艺术评鉴,2023(20):7-13.
1
周佳琳.
音乐学学科下对《诗经》乐谱研究分析[J]
.喜剧世界(中旬刊),2021(11):82-83.
2
邱辉,王佳慧,孟昭雯.
非物质文化遗产猿仙通背拳传承发展口述史研究[J]
.武术研究,2022,7(4):18-23.
3
郭静雯.
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探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20):109-110.
4
牛乐.
知识史与生活史——口述史研究的理论转向与实践策略[J]
.民族文学研究,2022,40(2):127-138.
被引量:8
5
向婷,徐花.
“多元视阈·捭阖纵横”: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的转型与发展--评《民族音乐学理论与方法阐释--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为例》[J]
.歌海,2021(4):105-109.
被引量:1
6
都海虹.
音乐学专业:培养“一专多能”的音乐人才[J]
.考试与招生,2021(11):42-44.
7
杨通俊,杨红艳.
论苗族芦笙女性表演角色的演变[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42(1):109-115.
被引量:1
8
郝亚男.
侗族“斗芦笙”文化对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改革与话语体系建设之启发研究[J]
.艺术评鉴,2022(6):8-11.
被引量:1
9
周鑫妍,林林.
“音乐学,应把目光投向何处”——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
.音乐生活,2022(1):51-55.
10
孙宇欣.
基层非遗口述史出版的困境及建议——以《霍州三弦书》为例[J]
.今传媒,2022,30(4):63-66.
文化产业
2022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