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具备两个根本前提,即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以及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包含了社会主义体现出的公有制,也包含了市场经济体现出的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居民收入中一次分配的占比最大,因此一次分配会对共同富裕起到基础支撑作用。一次分配过程中平衡效率与公平的方案之一是员工持股计划。同时,要素自由流动既体现一次分配中的公平,又是经济运行效率的前提保障。一次分配过程中需在维持创富积极性的前提下,注重普惠性。财政的二次分配聚焦于公平,其对共同富裕起到关键调节作用。多国历史经验表明二次分配可以对缩小贫富差距起到重要作用,中国二次分配的力度有待提升。对于实施二次分配的税源,中国财产税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关于财政支出,基本公共服务和对灵活就业人员的保障是重点。三次分配最明显的短板在于慈善机构透明度较低,这加深了慈善伪善的形象,慈善机构的信息披露机制需要完善。慈善规模的增长点主要在个人和国企。慈善资金的落地需要体现出长期价值,而非短期利益,否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善款很好的去向之一是教育。国际上的社会保障经验可为中国提供参考价值。保障税收征管效率是提供社会保障的前提。国际上医药分离、三支柱养老等民生领域的具体实践值得中国借鉴。根据国际上人均GDP水平与福利支出水平的对应关系,中国福利支出处于较低水平。贫富差距更多体现为城乡差距,城乡差距的重点在于财产性收入的差距,提高农村财产性收入的落脚点在于农村土地以及农村的绿水青山。缩小城乡差距需要践行三产融合和城乡融合的道路,农村基建和公共服务的完善将促进这一融合过程。
出处
《中国经济报告》
2022年第1期108-119,共12页
CHINA POLICY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