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充足的睡眠时间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虽然我国青少年睡眠不足问题日趋严重,但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深入分析睡眠不足的原因。基于理论和文献,构建了影响睡眠时间的个体和家庭层面与学校层面的多层线性模型,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对6923名青少年的睡眠时间分析后,发现:(1)青少年平均每天睡眠时间约8.00小时,近八成青少年睡眠时间未达到教育部要求的标准;(2)青少年睡昵时间88.31%的差异来自于个人和家庭层面的解释,学校层面也有一定的影响;(3)个体层面,肥胖、患有睡眠问题和负面心理情绪、抽烟喝酒行为、不健康饮食以及学习成绩好和学业负担重会显著减少青少年睡眠时间。女生睡眠时间较男生短,不住校的学生睡眠时间比住校的学生短。屏幕使用时长越短,家庭经济状况越差,父母管教越不严格,学生睡眠时间越短。体育锻炼时长、户口类型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对青少年睡眠时间没有显著影响;(4)学校层面,学校性质、早上到校时间对青少年睡眠时间没有显著影响,越靠近中心城区和离校越晚的学校学生睡昵时间越短。基于此,提出重视学生健康习惯培养、加强家长引导监督作用、推进学校层面减负政策的有效落实、转变评价方式等对策建议。
出处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50,共9页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基金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优先关注课题“北京市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利用模式研究”的(AEGA1801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