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克思“私人”概念的当代审视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私人"是马克思使用过、但经常被忽略的主体范畴。私人是现代社会中个人的存在方式,它既不是人性的本来面貌,也不是精神演化的产物,而是生产力发展推动的私有制变革和人类社会政治解放的结果,是历史性生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和政治解放的不彻底性使私人承载了现代社会的矛盾性,它既彰显了独立、平等、自由等进步的价值理念,又暴露了个人自私自利、受物欲支配、对他人和公共事物漠不关心等道德缺陷与自由幻象。人不会永远停留于私人状态,必将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但这不是仅靠抽象理念演进、赋予私人政治权利就能实现的,必须通过全面变革物质生产关系、驾驭和超越资本逻辑、走向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体才会最终成为现实。
作者 喻春曦
出处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4-59,共6页 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5

  •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009年,人民出版社. 被引量:93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 被引量:561
  • 3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32页. 被引量:33
  • 4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70页. 被引量:233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版,人民出版社. 被引量:2

共引文献2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