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19世纪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自1807年至1823年旅居广州期间,购买搜集了大量的中文书籍。马礼逊不仅将这万卷藏书携带至英国,而且为其编纂书目,他也成为较早有意识地对中文书籍进行系统收藏和编目的汉学家。历经从马礼逊的《马礼逊手稿书目》到约翰·威廉姆斯的《马礼逊中文藏书室调查报告》、再到魏安的《马礼逊藏书书目》的历史嬗变,马礼逊藏书书目不断完善。与此同时,马礼逊藏书书目不仅为小说在书目著录中挣得了一席之地,而且其小说著录融合中西,既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又吸纳了西方的小说观念,将小说独立分类,并不断细化;在促进小说著录渐次走向专门化的同时,也反映出中西文学文化的交流和互动。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5-239,共15页
Journal of Ming-Qing Fiction Studi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方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1714-1919)”(项目编号:15BZW06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