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实体肿瘤,其发病机制主要与KIT、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A)基因突变相关[1-2]。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进步和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GIST进入外科手术联合靶向药物的综合治疗模式[3-5]。尽管靶向治疗可显著改善GIST患者预后,但由于靶向药物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个体差异大,部分患者可因药物暴露量低导致耐药发生或疾病进展[6-7]。
作者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
《胃肠间质瘤靶向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张玉
缪丽燕
Hospital Pharmacy Committee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Division of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Chinese Pharmacological Society;Compilation Group of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of Targeted Drugs for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出处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041-2049,共9页
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
基金
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20BCA06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7YFC090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