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中央苏区的土地革命:从《寻乌调查》说起1930年代中央苏区作为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已然成为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讨论有关于中国革命未来道路的重点区域。虽然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毛泽东已经淡出中共中央最高决策层,但是毛泽东注重调查研究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对于中共中央此后一系列有关于土地革命的决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此背景下,黄道炫《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首先强调了毛泽东《寻乌调查》对于中共中央一系列决策的重要性,以《寻乌调查》为引,勾勒出中共中央对于苏区阶级分化、土地关系的实质判断。相较于非实地所作的《兴国调查》,毛泽东立足于实地状况的《寻乌调查》真实地反映了寻乌乃至赣闽粤边区社会生活的风貌,具备相当的客观性。通过《寻乌调查》,可以了解到苏区土地革命中人口及土地占比情况。相关数据显示,寻乌全县地主人口成分占比为3.445%,土地占比为30%,连同富农在内的农民人口成分占比为92.255%,土地占比为30%[1]105。该调查结果很容易将苏区土地革命爆发的原因导向苏区土地集中程度较高这一推论。然而《寻乌调查》的土地占比数据实质上忽略了地权分离这一特殊因素。基于这一观点,黄氏从《苏区部分地区土地占有状况调查》《福建土地占有情况调查》《江西土地占有情况调查》等相关数据得出了苏区土地集中有限性的结论。
出处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9-133,共5页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