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古汉语的远指代词主要有四个:“彼(匪)”“夫”“厥”“其”。“彼”与“匪”在上古早期应是同一个词,上古时期的“彼”和“匪”除了作代词时有同义的现象,在表“非”和“筐”义时也可同用。从上古早期到中后期,“彼”从主要作指示代词转向作第三人称代词,在句法功能上由主要作定语转向绝大多数作主语。上古时期的“夫”除了可作远指代词,还可以作第三人称代词和近指代词,且“夫”作近指代词的情况比较常见。与“彼”相比,“夫”的指示性相对较弱,因此在上古后期逐渐发展成为没有任何实义的句首语气词。上古时期“厥”主要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兼有用作指示代词的用法,其指示代词用法是由第三人称代词用法演变而来。“其”用作指示代词一般在“其”后的名词指人或者“其”后接“人”的情况下,但“其”也有指物的情况。“其”在句中一般作定语,也常作状语,表“那样”。从上古早期到中后期,“其”指代的事物逐渐由具体转为抽象。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9-186,共8页
Academic Research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至民国末期汉语代词发展演变史研究”(15BYY13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