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日军民心理特点书写异同——《南京血祭》与《活着的士兵》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作家阿垅写于抗战期间的作品《南京血祭》,与日本“笔部队”作家之一的石川达三描写侵华战争的作品《活着的士兵》,都关注战场上个体生命的体验,展现了战时各自国家军民的心理特点.阿垅着重展现的是民族仇恨情绪,相反石川达三侧重描绘的是厌战恐惧情绪;阿垅不忘对中国军民的一些消极心态与问题进行如实揭露,与之相对的是石川达三对日本士兵极端崇尚集体主义的描写,其中体现了两位作家共同的反映问题的意识与两国民族性格差异;而他们在创作中又体现了对本民族或亲近或疏远的写作立场.
作者
高磊
机构地区
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
出处
《抗战文化研究》
2016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关键词
《南京血祭》
《活着的士兵》
心理特点
民族性格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李永东.
小说中的南京大屠杀与民族国家观念表达[J]
.中国社会科学,2015(6):152-174.
被引量:27
2
何建军.
战时没有敲响的警钟——评析石川达三《活着的士兵》[J]
.山东外语教学,2007,28(6):15-18.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张再林.
中国古代身体政治学发微[J]
.学术月刊,2008,40(4):22-31.
被引量:13
2
陈顺馨.
强暴、战争与民族主义[J]
.读书,1999,0(3):17-24.
被引量:31
3
刘振生.
石川达三与火野苇平——以《活着的士兵》、《麦子和士兵》为中心[J]
.外国问题研究,1999(2):54-56.
被引量:6
4
刘振生.
文学与历史的趋同和印证——《活着的士兵》与《东史郎日记》之比较[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7-20.
被引量:1
5
汝尚.《当南京被虐杀的时候》,《七月》第二集,第八期,1938年2月.
被引量:1
6
陈金龙.《南京大屠杀纪念.国家公祭的价值解读》,《光明日报》2014年12月24日,第14版.
被引量:1
7
哈金.《南京安魂曲》,第271页.
被引量:1
8
苏珊·布朗米勒.《违背我们的意愿》,第28页.
被引量:1
9
赵鑫珊,李毅强.《有关战争的哲学断想》,《战争与男性荷尔蒙》,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8页.
被引量:1
10
蒋公毂.《陷京三月记》,张宪文主编,张连红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册《幸存者的日记与回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5年,第62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2
1
李永东.
中国现代文学的城市想象与民族国家观念[J]
.文艺理论研究,2021(2):54-67.
被引量:3
2
沈鲁,彭俊颖.
民族精神成长史的影像书写——以“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为例[J]
.军事历史研究,2018,32(6):112-122.
被引量:1
3
刘海元.
从“援战分子”到“社会派代表作家”——浅论真实的日本作家石川达三[J]
.潍坊学院学报,2010,10(1):48-50.
被引量:3
4
亚思明.
文本与场域的内外辉映——李永东的文学批评[J]
.文艺论坛,2018,0(2):14-18.
5
孙正军.
从“史”到“诗”——关于“金陵十三钗”故事[J]
.扬子江(评论),2016(2):28-34.
被引量:3
6
张生.
如何进一步深化南京大屠杀史研究[J]
.抗日战争研究,2016,0(2):18-22.
被引量:3
7
舒文治.
《国殇》新义的赋格——熊育群《己卯年雨雪》的文化蕴含解读[J]
.当代作家评论,2016(4):106-113.
8
郭永虎,暴占杰.
回顾与前瞻:近十年来中国学界关于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研究[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3):23-32.
被引量:2
9
高磊.
《南京血祭》与《活着的士兵》中的异国形象构建[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63-68.
10
徐志民.
日本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来自中国学界的观察[J]
.社会科学战线,2017(9):86-9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4
1
周正章.
我观阿垅的《南京血祭》[J]
.粤海风,2008(1):42-45.
被引量:1
2
刘振生.
石川达三与火野苇平——以《活着的士兵》、《麦子和士兵》为中心[J]
.外国问题研究,1999(2):54-56.
被引量:6
3
何建军.
战时没有敲响的警钟——评析石川达三《活着的士兵》[J]
.山东外语教学,2007,28(6):15-18.
被引量:7
4
张焕香.
帝国的流亡记忆:抗战时期日本战俘的战争反思[J]
.东北亚外语研究,2015,3(3):14-1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高磊.
《南京血祭》与《活着的士兵》中的异国形象构建[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63-68.
2
黄婷婷.
《黄河》杂志中日本战俘的反战书写[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55-60.
1
李浩.
我所知的李亚与他的小说[J]
.上海文化,2021(7):56-59.
2
蒋登科.
刀刃向内的灵魂解剖——关于阿垅的散文诗组章《寂寞的神》[J]
.中学生百科,2020(26):10-11.
3
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视频调度会召开打赢主动仗 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J]
.绿色天府,2021(1):15-15.
4
沈叶,郭妙兰.
“一刀切式”落实,为何屡禁难绝[J]
.中国纪检监察,2021(8):38-41.
5
夏娟.
因你世界更灿烂[J]
.学生·家长·社会,2021(8):93-93.
6
吴翔宇,朱涵涵,刘心怡,刘佰川,孙江男.
上下级人格差异与自身心理韧性影响合作性建言的实证研究[J]
.心理月刊,2021(6):17-18.
7
张采梅.
巧用“四色学习单”,为英语课堂添彩[J]
.英语画刊(高级),2021(5):76-77.
8
王敏.
初中数学促进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
.数学教学通讯,2021(17):64-66.
9
汪鑫.
帮助学生摆脱自卑,助力健康成长[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8):80-80.
10
赵宏祥.
论画像记[J]
.文学遗产,2021(3):78-88.
被引量:3
抗战文化研究
201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