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47-49,共3页
Journal of Guilin College of Areospace Technology
二级参考文献13
-
1夏纪梅,孔宪煇.试论外语教材的功能等有关问题[J].外语教学,1999,20(1):2-6. 被引量:40
-
2罗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本质与模式验证——兼评应惠兰等的主题教学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4):44-47. 被引量:75
-
3夏纪梅.当代大学教育与外语教育方法的理论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2):121-125. 被引量:12
-
4夏纪梅,孔宪煇.外语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初探[J].外语界,1999(1):26-31. 被引量:142
-
5夏纪梅.坚持符合客观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路子——从《大学英语(修订本)》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的相关性比较中引发的思考[J].外语界,1999(4):32-38. 被引量:80
-
6夏纪梅.外语教学的学科属性探究———“语言教育学”论引发的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4):4-14. 被引量:29
-
7夏纪梅,吴潜龙.中西外语学习文化的差异与融合[J].外语界,1999(3):16-18. 被引量:81
-
8夏纪梅,孔宪煇.“难题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其模式比较[J].外语界,1998(4):34-40. 被引量:192
-
9康晓秋.浅谈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优势[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A12):41-43. 被引量:5
-
10比尔·盖茨.未来之路[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被引量:26
共引文献357
-
1范颖娜.大学生个性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武警学院学报,2003,19(z1):78-80.
-
2谢琼.试析大学英语教师的自身发展[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S1):280-282.
-
3唐灵芝,胡悦宏.培养语用能力是提高交际水平的关键[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15(4):75-76.
-
4赵小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23(S1):212-214.
-
5宁翠叶,陈军,邓华,赵峰.对山东体院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改进外语教学的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3):93-94. 被引量:2
-
6廖传风.语境与语境教学法[J].外语界,2000(4):33-37. 被引量:57
-
7南敬实.信息技术时代改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3(5):19-20.
-
8张颖.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英语教学[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13(4):105-106. 被引量:1
-
9林海.大学外语教师面对新形势的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0(2):117-118.
-
10黄柳燕.交际语言教学在中国的实践及几点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7):159-160.
-
1黄丽萍.谈英语教学中的第二课堂[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3(1):121-122. 被引量:2
-
2王兰静,朱元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5(1):101-103. 被引量:7
-
3李舒瑜.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2(7):21-21. 被引量:14
-
4班炜.第二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消费导刊,2010(7):189-189.
-
5濮志敏.如何利用第二课堂进行英语口语教学[J].黄山学院学报,2007,9(2):170-172.
-
6孙丰霞.公外英语课堂应注意的教学方法[J].考试周刊,2007(18):65-66.
-
7吴红.第二课堂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3):148-149. 被引量:8
-
8郑红,王肖平.教师在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作用[J].职业圈,2007(02S):101-102. 被引量:2
-
9左娟霞.英语第二课堂 开办校园杂志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44-145. 被引量:1
-
10张淼.外语教学新模式的探讨[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20(1):108-11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