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畸形家庭关系下女性主体的受损与贬抑——戏剧《晚安,妈妈》的隐性主题解读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美国剧作家玛莎·诺曼的戏剧代表作《晚安,妈妈》的表层结构是一对母女在幽闭空间中控制与反控制、占有与反占有的关系,而深层结构则指向无形而强大的父权文化对女性的贬抑、扭曲及物化。母亲以爱的名义对女儿实施的情感控制与敲诈,缺席在场的男性以婚姻为名对女性主体性的褫夺,是该剧秘而不宣的主题。由此出发,女儿杰西因癫痫而受损的身体、母亲对女儿的占有欲,皆是女性主体性受损的隐喻。
作者
郑春凤
王雪吟
机构地区
长春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45,共5页
关键词
隐性主题
女性主体性
情感控制
占有欲
表层结构
父权文化
控制与反控制
贬抑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贺桂梅.
伊甸之光——徐小斌访谈录[J]
.花城,1998(5):118-125.
被引量:30
2
莫詹坤.
隐性对峙:论贝思·亨利的女性主义书写[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6(5):78-89.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9
1
唐宏,胡冰茹.
后现代语境下的九十年代中国女性写作诠释与反思[J]
.时代文学,2008(20):11-12.
2
段安平.
失乐园的召唤——论《太阳氏族》中羽的心理嬗变过程[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7(11):91-93.
被引量:1
3
庄爱华,陈夫龙.
游走于现实和梦幻之间的心灵之旅——评徐小斌的小说《双鱼星座》[J]
.昌吉学院学报,2009(1):12-14.
4
唐春兰.
潜意识场景的智性表达:——解读徐小斌小说的梦境密码[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7(3):51-54.
5
唐春兰.
分裂的女性“精神”:人格面具和本能欲求——评徐小斌笔下女性人格分裂的现实状态[J]
.当代文坛,2010(1):99-101.
被引量:3
6
王侃.
论女性小说的历史书写——以上世纪九十年代为考察对象[J]
.文学评论,2010(3):151-157.
被引量:7
7
陈平.
漂泊·逃离——女性写作的策略之一[J]
.邢台学院学报,2010,25(3):36-37.
8
包偎丽.
且读“无形之文”——徐小斌《羽蛇》中画的象征隐喻探析[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5):79-83.
9
王侃.
海妖的歌声——徐小斌论[J]
.中国作家(文学版),2010(12):78-84.
10
高小弘.
认同与对峙——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中母女关系的书写[J]
.文艺评论,2011(3):76-8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
1
蔡晓燕.
从杰茜的选择看存在的困境——解读玛莎·诺曼的《晚安,妈妈》[J]
.戏剧文学,2008(6):46-49.
被引量:3
2
曾景婷.
“镜像理论”关照下影像维度的他者认同与自我重构[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5):99-101.
被引量:10
3
蔡佳露,贺安芳.
《晚安,母亲》中的母亲身份研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21):3-4.
被引量:1
4
张彦臻.
“他者”的自我--拉康“镜像理论”视域下女性的主体性困境[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5):93-9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LIU Mu-zi.
From Mirror Theory to Oedipus Complex:A Lacanian Interpretation of Night,Mother[J]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2024,14(9):759-764.
1
艾芳怡.
文化工业理论视域下偶像产业的问题研究[J]
.视听,2021(3):17-19.
被引量:1
2
周学军,贾敏(图).
布雷迪的圈套[J]
.少年发明与创造(小学版),2021(6):18-19.
3
吴鹏程.
我读岁月你如诗[J]
.娘子关,2020(6):89-91.
4
彭向梅.
书面表达热点话题预测(三):人与自我[J]
.疯狂英语(新策略),2021(4):41-43.
5
胡星灿.
恢复、革新与超越:论游以飘诗集《流线》中的抒情实践[J]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0,11(4):124-132.
被引量:2
6
龙潜.
20世纪后期广告现象和消费文化考察[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41-74.
被引量:2
7
李一鸣.
从新闻媒介双重属性视角看“新闻敲诈”现象[J]
.今传媒,2021,29(4):130-132.
8
张一新.
沉浸理论视域下手机竖屏影像审美心理探析[J]
.北方传媒研究,2020(6):76-80.
被引量:1
9
张懿奕.
历史解释与历史重演——重塑《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的形象[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4(1):26-35.
10
崔英英.
“牡丹”绽放二十年 江苏省昆精华版《牡丹亭》进广州[J]
.上海戏剧,2021(2):28-30.
戏剧文学
202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