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巨婴”现象的现实表征与社会背景探讨——关于当下国民心理素养热门话题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1

Discussion on the Realistic Representation and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Giant Baby"Phenomenon--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n the Hot Topic of Current National Psychological Literacy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我国社会的快速变迁和深度转型对国民的心理健康提出了严峻挑战,由心理压力引发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日益凸显,“巨婴”现象就是其表现之一。对近年来互联网热议的三个“巨婴”案例分析发现,“巨婴”有惯于依赖、自私自利、任性肆意等心理和行为特征,其养成与包办代替的家庭养育环境、过度强调竞争的教育和社会氛围、缺乏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社会文化有关。要培养和提升国民心理素养,可从青少年教育入手,加强德育和劳动教育,塑造新时代家庭养育文化;倡导合作学习,树立命运共同体价值观;推进法治教育,进而营造知法守法的社会氛围。
作者 何芳 He Fang
出处 《青年发展论坛》 2021年第1期81-87,共7页 Youth Development Foru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21

  • 1贾英健.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的实践维度与虚拟转向[J].理论学刊,2013(4):69-76. 被引量:17
  • 2M.福柯,王喆法.另类空间[J].世界哲学,2006(6):52-57. 被引量:485
  • 3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25—28. 被引量:216
  • 4齐格蒙·鲍曼.生活在碎片之中-论后现代道德[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被引量:11
  • 5马丁·布伯 陈维纲译.我与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94,78-79,88,89,10,30,114,115. 被引量:38
  • 6查尔斯·泰勒 城炼译.现代性之隐忧[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6.. 被引量:72
  • 7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 被引量:200
  • 8齐格蒙·鲍曼 范祥涛译.个体化社会[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154. 被引量:2
  • 9罗洛·梅.焦虑的意义[M].朱侃如,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3. 被引量:5
  • 10埃里希·弗罗姆.占有还是生存:一个新社会的精神基础[M].关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120,29,120,117. 被引量:1

共引文献40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