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汉代以前《黄帝内经》中已有情志抑郁引起妇科疾病的记载;东汉张仲景首次对郁病进行了辨证论治,记载了属于妇人郁证的脏躁、梅核气之病名;宋金元时期,气血学说为后世妇人郁证搭建起了理论框架,妇科疾病从郁论治的范围大大扩展;明清时期明确提出“妇人多郁”观点,被后世医家普遍认可和临证应用。通过系统梳理历代古医籍有关妇人郁证文献,揭示其历史发展特征,研究古代医家对妇人郁证的认识规律,为现代临床治疗提供文献研究基础。
出处
《江苏中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72-75,共4页
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2017年度黑龙江省文化厅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2017 A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