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的本体论解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海德格尔看来,此在有两种存在状态,一种是不作为自身而存在的“非本真的存在”,一种是作为自身而存在且能因此获得真正自我的“本真的存在”。这两种存在状态在《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的主人公弗兰茨·毕勃科普夫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该文借用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对《柏林,亚历山大广场》进行文本分析,探讨小说主人公弗兰茨·毕勃科普夫的非本真的存在与本真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实现本真存在做出分析与思考。
作者
周雰
机构地区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海外英语》
2021年第3期217-218,221,共3页
Overseas English
关键词
《柏林
亚历山大广场》
海德格尔
非本真的存在
本真的存在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周洁.
日常此在的沉沦与死亡的超越——海德格尔死亡观的社会批判意义[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1(1):31-35.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
1
宋宝安,蒲新微.
论当代中国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与生存价值[J]
.社会科学战线,2005(5):192-196.
被引量:11
2
王欣.
电影《时时刻刻》的死亡之思[J]
.文化学刊,2020(11):146-150.
1
陶涛涛.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思想的过程哲学解读[J]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19(12):4-13.
被引量:1
2
李梅.
存在之思的诗性表达——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人物的对话性[J]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0(13):0042-0043.
3
魏云涛,乔清举.
论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J]
.理论与评论,2020(6):84-96.
4
孙宗亮.
论实践的道德标准--基于马克思的感性存在论[J]
.大庆社会科学,2021(1):35-42.
海外英语
202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