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感官视角下修辞范畴“和”及其参构词“和~”的语义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和”及其参构词“和~”,以其历史积淀的精神内涵,将最初释义人类味觉和听觉的五官感知,通过不同语境的变换转化为丰富的修辞化成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范畴。本文将以“和”范畴的最初形态——感官为视角,从修辞学角度探索“和”及其参构词“和~”的语义内涵。
作者
于晓凌
机构地区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出处
《福建教育》
2020年第48期35-36,共2页
基金
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共基础课程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8GGJCKT4)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教改项目口语课程改革(编号JYB1109)成果。
关键词
语义内涵
修辞范畴
语义分析
修辞化
构词
修辞学
不同语境
感官
分类号
H31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何松旭.
“性情”别解--从金岳霖和穆尔的观点看[J]
.学术月刊,2020,52(12):23-29.
2
钱佰珩.
论“本色”范畴在词曲中的发展嬗变[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1(1):110-111.
被引量:1
3
谷疏博,张晶.
尚奇:墨戏的形成机制[J]
.江淮论坛,2020(6):157-162.
福建教育
2020年 第4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