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基于《黄帝内经》和丹溪学说探讨肝脏疾病的发病观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是一个从天到人、以人及天的过程,它与古代自然科学、社会伦理、人文艺术息息相关,这恰恰符合并体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之一——整体观念。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各家学说,使其更为丰富而严谨。然而近现代以来,由于西医学的崛起与冲击,人们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认识与理解薄弱化,多崇尚于方、药的运用,而疏忽了理、法的由来;尤其对于天人相应、取类比象这一中医学理论源头的认识,更是不求甚解。在此背景下,运用《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取类比象的方法以及体质致病学说的理论,探讨分析肝脏疾病的病因、病机,提出肝脏疾病的致病因素主要为情志失和、房事不节、年老体衰。肝脏本身的“体质”即肝脏自身的生理病理特性与其病机的形成息息相关,而肝脏机能的正常运作取决于气机的正常运行,同时依赖气血阴阳津精的物质基础支持。同时,结合朱丹溪提出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相火论,对肝脏的生理病理特性进行理论分析,进一步探讨肝脏疾病的发病观,推导出肝之阴血易亏、肝气易郁易亢的特质。最后提出,调肝治肝之法在于恢复肝阴(血)与使肝气升发调达有序,为中医治疗肝病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 曾雅雯
机构地区 湖南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研究》 2021年第1期6-9,共4页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二级参考文献29

共引文献77

同被引文献63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