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代城隍因为具有“佑邦”“弭戾”“雩泽”“朗霁”的功能,故被百姓信奉、士大夫祭祀和帝王敕封。统治者对城隍神的承认和尊崇,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普通民众信奉的走向。城隍神被道教吸纳后,增添了“消灾解难、延福超拔”的功能,也拓展了知名度。唐代百姓赋予城隍公忠正直的神格,既是祈求神灵以延福的现实需要,同时还寄托了良好的夙愿及对公平正义的期盼。此外,唐代城隍信仰还体现了唐人“良吏—鬼雄—城隍”的思想观念和循环模式,且兼具唐代士大夫担当精神与批判意识,很大程度丰富了唐代文学的文化内涵。
出处
《文化遗产》
CSSCI
2020年第6期129-137,共9页
Cultural Heritage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唐代文学制度与国家文明研究”(项目编号:18JZD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