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跨越时空的回信》:红色题材的别样表达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江西卫视的《跨越时空的回信》以红色家书为切口,邀请烈士后人或相关人士来到现场,讲述家书背后的感人故事,并书写一封跨越时空的回信。节目创造性地加入隔空回信环节,在链接历史与现实之间表达对前辈的敬仰,传承红色基因,彰显家国情怀。
作者
程前
夏诗奇
机构地区
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0-34,共5页
China Television
关键词
《跨越时空的回信》
红色题材
小而深
非虚构
分类号
G2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覃晴,白迎港.
记忆·情感·共同体: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国族认同”构建——以《故事里的中国》为例[J]
.传媒,2020(15):91-93.
被引量:14
2
赵宪章.
论民间书信及其对话艺术[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4):55-68.
被引量:21
3
杨惠,戴海波.
论微媒体时代仪式性电视节目与政治认同的重塑——以《信·中国》为例[J]
.中国编辑,2019(7):73-78.
被引量:3
4
曾丽红,徐妍妍.
朗读类节目《见字如面》的叙事学创新[J]
.电视研究,2019,0(8):86-8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唐建兵.
论民族发展与国族认同[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0(2):64-68.
被引量:8
2
常立杰.
“信”字“使者”“书信”二义缘起时间小议[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9(1):100-101.
被引量:2
3
黄维华.
书信的文化源起与历史流变[J]
.江海学刊,1996(3):170-173.
被引量:9
4
沧海横流 方显民族真情[J]
.中国民族,1998(9):3-5.
被引量:1
5
于全有.
书信称谓语的规范化与社会文化心理[J]
.语文建设,1998,0(8):16-17.
被引量:2
6
乔德伟.
火爆的书信热[J]
.现代交际,1995(5):23-24.
被引量:1
7
刘济民.
公务书信的典范——读毛泽东致宋庆龄的一封书信[J]
.写作(中),1994,0(6):44-45.
被引量:1
8
王得后.
鲁迅书信的笺纸[J]
.鲁迅研究月刊,2002(6):67-69.
被引量:2
9
赵宪章.
日记的私语言说与解构[J]
.文艺理论研究,2005(3):85-94.
被引量:32
10
赵宪章.
日记的形式诱惑及其第一人称权威[J]
.江汉论坛,2006(3):69-71.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35
1
严若晗,刘姿均.
文化记忆视域下电视文化节目的认同建构研究——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J]
.传媒论坛,2023,6(24):79-82.
被引量:2
2
张玉丝.
记忆 情感 认同——试析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的文化建构[J]
.北方传媒研究,2021(6):39-42.
被引量:3
3
冷东,潘剑芬.
广州十三行天宝行印章的发现及其意义[J]
.广州文博,2020(1):219-236.
被引量:1
4
汪正龙.
人学与语言艺术:新时期两大文学理论范式的演进与汇通[J]
.思想战线,2010,36(1):107-112.
被引量:4
5
陆涛.
赵宪章教授的形式美学研究述评[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1):112-117.
被引量:1
6
李耀威.
“记忆/遗忘”·书信·讲述——叙述认同视野中的莫言与康拉德[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3(2):17-21.
7
李玮.
五十年代沈从文的文学守望[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9):61-67.
被引量:1
8
王佳琴.
语言变革与书信体、日记体小说文体的现代新变[J]
.中华文化论坛,2014(9):44-49.
被引量:1
9
王小艳.
选择智慧引导 传承书信写作——以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儿书信大赛为例[J]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5(12):54-55.
10
杨琳.
“延伸”段子:语言与图像之狂欢[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2):278-28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1
1
陈忠.
空间辩证法、空间正义与集体行动的逻辑[J]
.哲学动态,2010(6):40-46.
被引量:65
2
仲呈祥.
文艺批评: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J]
.艺术百家,2013,29(2):11-16.
被引量:11
3
杨明品,吉京.
2018年电视文化综艺节目新格局[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2):31-34.
被引量:2
4
彭兰.
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
.新闻记者,2015(3):20-27.
被引量:1142
5
张明德,张巧莲.
用广播节目讲好红色故事——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红色家书·记忆》创作谈[J]
.中国广播,2019,0(11):68-70.
被引量:2
6
黄媛媛,刘昶.
隐身的美学:综艺节目的话语运动及其形态走向[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11):92-97.
被引量:4
7
封亚南.
2020年第三季度电视综艺调研报告:重新聚焦,电视节目的收视期待与转型变革[J]
.电视指南,2020(17):46-51.
被引量:1
8
仲哲哲.
我国红色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方式创新研究--以《故事里的中国》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8):9-11.
被引量:5
9
赵振宇,程前.
共振传播视角下红色文化节目的融合创新——以《闪亮的坐标》为例[J]
.新闻世界,2022(1):12-15.
被引量:3
10
杨春娇.
红色文化节目的英雄叙事研究——以江西卫视《闪亮的坐标》为例[J]
.新闻前哨,2022(5):60-6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史筱娅.
从江西广播电视台党的二十大宣传浅析红色主题节目创作[J]
.传媒论坛,2023,6(2):6-8.
2
梁程.
创新突围 文化重塑——2020年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观察与思考[J]
.艺苑,2021(1):40-44.
3
张瑞坤.
解密青年观察纪实节目的创新逻辑——以《我们的新时代》为例[J]
.视听,2021(11):29-30.
1
任红军.
复排版大型民族歌剧《同心结》的时代价值与艺术特点[J]
.四川戏剧,2020(11):55-58.
被引量:4
中国电视
2020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