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骨胡是流行于广西壮族地区的擦奏弦鸣乐器,产生于清代初期,其历史源流可追溯至古代的奚琴。现如今,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隆林、田林、百色、靖西、德保一带和云南、湖南等省的壮族地区。琴筒最初为牛、马等动物的腿骨所制,琴头雕以马头形状,约定俗成将其称为“马骨胡”,用壮话讲则叫“冉列”“冉森”或“冉督”。以百色市靖西当地的制作工艺为例,一般的马骨胡由琴筒、琴头、琴杆、弦轴、千斤、琴码、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组成,制作工艺极为复杂考究。琴筒一般多用马、骡或牛大腿骨拼粘制成,琴头雕刻马头,称之为“骨胡”,木材一般选用当地多有的木、椿芽木等。通过选木、画样、裁割、选骨、剔骨、蒙皮、组装等步骤完成制作。
出处
《歌海》
2020年第6期125-128,共4页
Songs Bimonthly
基金
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广西天峨县壮族四弦胡现状调查研究”(项目编号:YCSW2019193)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