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用户十分热衷于红色文化经典文本的二次创作和表演,他们以红色文化影像、故事和音乐等文本为原始素材,通过挪用、改编、混剪、模仿等手段解构文本原有的话语和意义,将其加工为具有大众话语、草根文化和社交媒介特征的新文本,进行创作者个人的文化解读和表述,开发了大量的红色文化短视频产品。这种文化参与和产品创作方式与“文本盗猎”式创作十分契合,是“文本盗猎”在移动网络场域的扩张和延伸。
出处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2期23-24,共2页
Youth Journalist
基金
2020年度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创新工程科研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