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再谈大众传播的“强效果”——以“双黄连抢购事件”为例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众传播在影响受众态度和行为方面具有强效果”是传播学研究的早期观点。尽管在之后的研究中,这种观点受到质疑,但是其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依然深远。本文尝试对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的“双黄连抢购事件”进行过程分析,再次探索大众传播的“强效果”机制。分析认为,受众的情绪和认知基础、某类个体行为的社会环境与大众传播实践的特定组合,会形成影响受众认知和行为的强效果。
作者
徐力
机构地区
中国传媒大学
出处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94-96,共3页
Media
关键词
大众传播
强效果
新冠疫情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74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8
1
匡文波,杨正.
人工智能时代“魔弹论”的回归[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5):89-93.
被引量:8
2
谢清果,陈昱成.
“风草论”:建构中国本土化传播理论的尝试[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9):59-64.
被引量:29
3
胡翼青.
对“魔弹论”的再思考[J]
.国际新闻界,2009,31(8):38-41.
被引量:22
4
(英)菲利普·鲍尔..预知社会 群体行为的内在法则 1[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129.
5
(美)波兹曼著..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88.
6
胡翼青.
媒介素养与传播效果研究——基于大众传播理论创新的思考[J]
.新闻界,2006(6):40-41.
被引量:13
7
罗宁辉,晏国政.
延安时期的传播"魔弹论"效果[J]
.新闻记者,2004(12):30-31.
被引量:7
8
尹连根.
试论“魔弹论”[J]
.社会科学研究,1995(6):142-144.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黄时进.
受众主体性的嬗变:媒体变革对科学传播受众的影响[J]
.新闻界,2007(5):58-59.
被引量:8
2
邵培仁,姚锦云.
寻根主义:华人本土传播理论的建构[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4):28-41.
被引量:19
3
秦志希.
论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的基本特性[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6,21(4):1-7.
被引量:11
4
罗宁辉,晏国政.
延安时期的传播"魔弹论"效果[J]
.新闻记者,2004(12):30-31.
被引量:7
5
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46页.
被引量:44
6
王先谦.《苟子集解》,沈啸寰,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45,237-238页.
被引量:29
7
[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张洁,田青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61页.
被引量:3
8
[美]Daniel J.Czitrom.《美国大众传播思潮:从摩斯到麦克卢汉》,陈世敏译,台湾远流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第87页.
被引量:1
9
[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上)》,董乐山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79年,第351页.
被引量:1
10
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78、58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74
1
李承志.
“以仁行义,以义制礼”学理架构下孟子思想的传播学诠释[J]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0(1):102-114.
被引量:1
2
杨军.
论网络热点事件负面信息的“魔弹”效应--以“李刚门”事件为例[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2):216-220.
被引量:5
3
尹达,阮建海.
对“受众本位论”的深层审视与思考[J]
.新闻知识,2007(9):14-15.
被引量:2
4
宁莉.
论农村受众媒介素养教育[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7(12):12-13.
被引量:3
5
张荣华,鲍海波.
延安时期政治传播的典型特征及其现实关联[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2(1):58-63.
被引量:1
6
刘勇,李娟.
典型报道现实困境的再思考——基于多重维度的考量[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3):69-72.
被引量:1
7
陈力丹.
2009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10,32(1):6-11.
被引量:4
8
刘海龙.
传播研究的哥伦比亚学派及其批评者[J]
.国际新闻界,2010,32(4):29-36.
被引量:6
9
迟晓明,李一行,陈晓一.
“魔弹论”对“被时代”现象的另角度解释[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6):13-14.
被引量:2
10
郭学文.
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接触的现实困境与对策浅析[J]
.青年记者,2010(4):30-3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4
1
李志鹏.
微博上健康传播的影响因素分析——以D平台为例[J]
.新闻传播,2020(19):53-54.
被引量:2
2
陆杰华,韦晓丹.
老年数字鸿沟治理的分析框架、理念及其路径选择——基于数字鸿沟与知沟理论视角[J]
.人口研究,2021,45(3):17-30.
被引量:224
3
李楠,王广发,武阳丰,谢高强,肖峰,陈博文,王月香,韩德民.
SARS临床诊断病例1291例糖皮质激素治疗不良反应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5):519-524.
被引量:6
4
徐宇,周林,徐敏.
453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2):151-152.
被引量:3
5
陈力丹.
论传媒的“二次伤害”——以“联防队员入室强奸”案的报道为例[J]
.新闻与写作,2012(1):26-29.
被引量:16
6
张治成.
双黄连口服液的种类及临床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5,34(8):106-107.
被引量:4
7
李建晨,廖明丽,贾玉捷,李文磊,刘佳.
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5,36(5):499-503.
被引量:12
8
刘廷,狄留庆,彭琳秀,康安,李俊松,赵晓莉.
UPLC-MS/MS同时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17种有效成分[J]
.中草药,2015,46(22):3357-3363.
被引量:13
9
刘婷婷.
新媒体语境下健康传播研究议题新动向[J]
.北方传媒研究,2019(1):50-52.
被引量:3
10
崔喜红,马彩云,崔伟丽,张会春,崔瑞玲.
双黄连口服液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炎性应激状态的影响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1):2584-2586.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4
1
何璇.
“双黄连抢购”风波中的媒体专业性审视[J]
.新闻传播,2022(2):11-13.
被引量:1
2
余为.
在渝流通双黄连口服液质量分析[J]
.中国药业,2021,30(19):61-64.
被引量:3
3
袁星洁,彭桦.
新冠疫情中基于KAP模型的健康传播舆情引导研究[J]
.惠州学院学报,2022,42(2):77-82.
4
乔进,王陈萍,蔡艳,窦志华,金雪梅,包蕾,陈霞,王芳.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定点收治医院疫情防控的药学应急服务模式探讨[J]
.中国处方药,2023,21(3):62-6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王路阳.
知识逻辑VS传媒逻辑:新媒体语境下专家话语的“曲解化”研究[J]
.社科纵横,2022,37(4):133-138.
2
赵桉熠,肖鹿昆,陈莎,郭丛,刘玉珍,王之光,刘艳,刘安.
健胃消食片的优质评价应用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21):138-146.
被引量:4
3
刘淑娟.
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效果观察[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4):130-132.
4
劳永真,徐凌川,赵桉熠,苏江敏,郭丛,刘安,章军,刘艳.
双黄连口服液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2024,26(1):152-158.
被引量:1
1
袁子凌,田华.
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的科学认知及网络行为分析研究——以双黄连抢购事件为例[J]
.科普研究,2020,15(2):60-67.
被引量:11
2
王治莹,聂慧芳,杨学亮.
考虑公众感知价值的突发性抢购事件演化博弈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3):71-79.
被引量:10
3
何祥,杨科,袁亮,张村,张通.
双关键层跨煤组远程卸压增透效应试验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20,49(2):238-246.
被引量:13
传媒
2020年 第1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