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秸秆还田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培肥措施,既能避免资源浪费,又能有效减轻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基于此,从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出发,总结了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应,以期为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
罗玉虎
机构地区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南方农业》
2020年第14期191-192,共2页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肥力
理化性状
分类号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41.4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6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360
同被引文献
7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12
1
常勇,黄忠勤,周兴根,孙克新,周涧楠,丁震乾,王波,李小珊.
不同麦秸还田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0):47-51.
被引量:17
2
张苏芮,李一鸣.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综述[J]
.现代农业科技,2020,0(7):189-189.
被引量:11
3
李新华,郭洪海,朱振林,董红云,杨丽萍,张锡金.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9):130-135.
被引量:103
4
李荣,侯贤清,吴鹏年,李培富,王西娜.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性状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2019,50(8):289-298.
被引量:42
5
田育天,李湘伟,谢新乔,孙维侠,史学正,杨继周,林云红,戴勋,胡保文,潘金华,徐灵颖.
秸秆还田对云南典型烟区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J]
.土壤,2019,51(5):964-969.
被引量:17
6
杨轶囡,吴迪,刘文明,舒坤良,臧笑磊,单魁贤.
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玉米科学,2016,24(2):171-174.
被引量:25
7
孙建飞,郑聚锋,程琨,潘根兴.
基于可收集的秸秆资源量估算及利用潜力分析[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24(2):404-413.
被引量:43
8
李磊,樊丽琴,吴霞,张永宏.
秸秆还田对盐碱地土壤物理性质、酶活性及油葵产量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19,28(12):1997-2004.
被引量:18
9
林蔚刚,吴俊江,董德健,钟鹏,王金生,周全.
初期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特性及大豆玉米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10,29(5):760-766.
被引量:15
10
张雅洁,陈晨,陈曦,常江,章力干,郜红建.
小麦-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组成及不同形态氮含量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34(11):2155-2161.
被引量:74
二级参考文献
216
1
钱素文,杨爱国,蒋植宝.
超高茬麦套稻技术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初探[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1,18(2):45-46.
被引量:7
2
戴志刚,鲁剑巍,周先竹,杨文兵,胡劲红,易妍睿,刘涛.
中国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现状及利用方式[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27-29.
被引量:21
3
孙媛,任广鑫,冯永忠,张青,李慧瑛,杨改河.
秸秆还田和施氮对土壤水热因子及呼吸速率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3):146-152.
被引量:11
4
张建国,聂俊华,杜振宇.
复合生物有机肥在烤烟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4):424-428.
被引量:103
5
丁艳锋,刘胜环,王绍华,王强盛,黄丕生,凌启鸿.
氮素基、蘖肥用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4,30(8):762-767.
被引量:126
6
孙伟红,劳秀荣,董玉良,毕建杰.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秸秆还田对产量及土壤钾素肥力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04(4):14-16.
被引量:26
7
徐秋芳,姜培坤.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6):84-87.
被引量:71
8
徐国伟,常二华,蔡建.
秸秆还田的效应及影响因素[J]
.耕作与栽培,2005,25(1):6-9.
被引量:56
9
籍增顺,刘虎林,洛希图,武金芳,张象俊.
免耕覆盖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1994,22(3):22-27.
被引量:31
10
王清奎,汪思龙.
土壤团聚体形成与稳定机制及影响因素[J]
.土壤通报,2005,36(3):415-421.
被引量:310
共引文献
360
1
凌一波,薛颖昊,王家平,胡一民,张若宇.
近20年来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变化、现状分析及综合利用探讨[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1):130-139.
被引量:14
2
王志国,秦芮,张佳.
含冰非饱和土壤导热模型构建及应用分析[J]
.土壤通报,2020(5):1094-1102.
被引量:4
3
王学敏,刘兴,郝丽英,解宏图,张广娜,陈振华,张玉兰.
秸秆还田结合氮肥减施对玉米产量和土壤性质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20,39(2):507-516.
被引量:57
4
袁兴茂,李霄鹤,焦海涛,周顺利,张俊杰,吴海岩.
秸秆粉碎集中全量深埋还田机设计与试验[J]
.农业机械学报,2023,54(S01):27-35.
被引量:3
5
齐智娟,宋芳,张忠学,刘明,尹致皓,李骜.
保护性耕作对寒地黑土土壤水热效应与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2022,53(12):380-389.
被引量:10
6
宋春燕,赵婷婷,杨景凯,柳新伟,崔德杰,宋祥云.
优化氮肥施用量对崂山区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S02):120-122.
被引量:2
7
马春梅,马秀峰,唐远征,孙占峰,刘辉,于雷,杨悦乾,龚振平.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黑龙江省的应用[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7):36-38.
被引量:2
8
林蔚刚,吴俊江,董德健,钟鹏,王金生,周全.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大豆根系分布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12,31(4):584-588.
被引量:10
9
盖志佳,刘婧琦,刘爱群,韩德贤,赵桂范,唐晓东,刘伟婷,张敬涛.
大豆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2013(6):4-8.
被引量:9
10
申晓慧.
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下茬大豆的影响[J]
.中国种业,2014(4):34-3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76
1
李凤博,牛永志,高文玲,刘金根,卞新民.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产量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08,39(3):549-552.
被引量:68
2
慕平,张恩和,王汉宁,方永丰.
不同年限全量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3):291-296.
被引量:133
3
王利利,董民,张璐,杜相革.
不同碳氮比有机肥对有机农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9):1073-1077.
被引量:75
4
崔正果,李秋祝,张恩萍,金忱,张玉斌,王洪预,崔金虎.
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8,26(6):104-109.
被引量:20
5
黄耀,刘世梁,沈其荣,宗良纲.
环境因子对农业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6):709-714.
被引量:175
6
鲁耀,郑波,段宗颜,李祖红,解燕,邱学礼,王建新.
不同有机物料在植烟土壤中的腐解及活性有机碳、氮含量的变化[J]
.西南农业学报,2014,27(4):1616-1620.
被引量:11
7
周欢,蔡立群,张仁陟,董博,孙成胜,高小龙.
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5,50(1):63-68.
被引量:11
8
安丰华,王志春,杨帆,杨洪涛.
秸秆还田研究进展[J]
.土壤与作物,2015,4(2):57-63.
被引量:60
9
解文艳,周怀平,杨振兴,路慧英,关春林,武文丽.
秸秆还田方式对褐土钾素平衡与钾库容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4):936-942.
被引量:23
10
徐国伟,翟志华,杨久军,王贺正,陈明灿.
秸秆还田量对直播稻苗期生长和土壤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9):1-7.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3
1
王海宗.
秸秆还田在培肥地力上的作用探析[J]
.农家科技(理论版),2020(10):79-79.
2
段燕,夏雨龙,卢恩佳,张晋京,李翠兰.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积累影响的研究进展[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7):65-67.
被引量:4
3
王晶,孙松青,李雪,高凤婕,吴钦泉,石国明,胡凯,耿立中,马学文.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轮作小麦—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及蔗糖酶活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23,51(4):85-90.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陈炼,徐敏,张奥深,熊伟,汪红武.
农作物生产的减排固碳现状[J]
.湖北农业科学,2023,62(S01):21-25.
2
薛旭杰,康晓晗,石小霞,赵诣,孟凡乔.
长期施肥和秸秆还田对设施蔬菜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22,38(S01):98-105.
被引量:6
3
杨楠,高勇,刘伟光.
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J]
.农业工程,2023,13(6):31-36.
4
赵君,张巧仙,郝旺林,杜京旗.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土壤矿质氮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24,52(7):248-255.
5
刘静文,刘秋蒙,张满,闵宏志,黄星晨,任永淇,吴文革,郝冰,任兰天.
堆肥替代化肥还田配施菌悬液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24,52(7):256-264.
6
汤培升.
增施菌剂对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光合特性及病虫害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24,36(4):72-76.
7
邓宗奇.
生土砌块分解归田对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J]
.河北农机,2024(8):48-50.
8
顾鑫.
秸秆还田对苏打盐碱土pH、电导率及玉米生长的影响[J]
.青海农林科技,2024(2):104-107.
9
王籽懿,黄修梅,杨玉荣,惠霖,张清梅,杨忠仁,张凤兰.
不同轮作模式对东北黑土地影响的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24,52(11):27-34.
10
崔越,刘明华,李秀美,莫佳佳.
秦岭中段北麓农耕地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及可蚀性季节性变化的影响[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37(3):316-322.
1
刘方明,窦金刚,高玉山,孙云云,侯中华,刘慧涛.
半干旱区玉米秸秆快速腐解技术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5):67-71.
被引量:1
南方农业
2020年 第1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