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乌江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作品的音乐材料来源与构成、主导动机技术的运用与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声的纵向构建与横向运动所带来的表现作用等方面,阐述作曲家杨立青如何将中国传统音乐风格与西方作曲技法、民族独奏乐器与交响乐队协奏音响、中国历史题材与时代语言这三个相对应的范畴进行妥帖地融合,进而成功构筑个人音乐语言风格,并以此为民族独奏乐器与交响乐队协奏这一形式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参照。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9-180,共12页
Chinese Music
基金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杨立青音乐创作研究”(项目编号:16CD155)的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