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侗族大歌文化发展概论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侗族,是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民族。在我国,侗族大歌是优秀古代艺术文化遗产之一,同时也是目前所发现最完美的多声部结构民间合唱,被誉为“天籁之音”,它极具民间音乐艺术特色,是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瑰宝。侗人们各个能歌善唱,侗族大歌有着鲜明的风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本文将从侗族大歌的历史起源说起,对侗族大歌的艺术特征和演唱形式进行阐述。
作者
丁宗尧
机构地区
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出处
《黄河之声》
2020年第6期5-5,共1页
Song of The Yellow River
关键词
侗族大歌:历史
艺术特征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杨毅.
侗族大歌的独特艺术魅力[J]
.贵州社会科学,2014(8):152-156.
被引量:8
2
杜康.
浅析侗族大歌的音乐特点[J]
.北方音乐,2017,37(24):27-27.
被引量:2
3
李梦琪.
侗族大歌研究综述[J]
.音乐时空,2014,0(23):9-11.
被引量:2
4
刘明珠.
侗族大歌研究综述[J]
.教育文化论坛,2014,6(2):111-117.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高翔.
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20(3):154-156.
被引量:8
2
彭兆荣.
族性的认同与音乐的发生[J]
.中国音乐学,1999(3):47-55.
被引量:49
3
普虹.
侗族民间合唱传承的基石──歌队[J]
.中国音乐,1997(3):38-40.
被引量:13
4
杨(昌鸟)国.
侗族大歌浅议[J]
.贵州民族研究,1988,8(3):49-51.
被引量:3
5
王承祖.
试论侗族大歌复调的形成与发展[J]
.贵州民族研究,1984,4(2):152-157.
被引量:5
6
黄大岗.
饭养身 歌养心——乐苑奇葩侗族大歌[J]
.中国音乐教育,2002(12):33-34.
被引量:8
7
邓钧.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多声形态及其文化心理特征探微──以侗族多声部大歌和笙乐器为例与彭兆荣先生商榷[J]
.中国音乐学,2002(2):41-52.
被引量:13
8
殷干清.
从文化结构的角度看侗族传统音乐[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0,14(4):1-5.
被引量:4
9
龚荆忆.
高增侗歌的传统传承方式[J]
.中国音乐,2001(2):61-64.
被引量:4
10
龚荆忆.
高增侗歌传承的文化变迁[J]
.中国音乐,2001(4):68-72.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1
1
林剑.
侗族大歌的音乐特色及教育传承——基于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视角[J]
.贵州民族研究,2015,36(8):64-67.
被引量:3
2
章琼.
探析苗侗文化中的生态美学思想——以黔东南少数民族原生态电影《阿娜依》为例[J]
.电影评介,2016(1):47-49.
被引量:1
3
薛英华,杨传红,任芳.
人类学视域下侗族大歌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18,39(1):103-107.
被引量:4
4
白晶晶.
侗族大歌的演唱方式及其发展传承[J]
.丝路视野,2018,0(36):75-75.
5
王婷,植凤英,陆禹同,张积家.
侗歌经验对侗族中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J]
.心理学报,2019,51(9):1040-1056.
被引量:12
6
丁宗尧.
侗族大歌文化传承与发展[J]
.黄河之声,2020(3):6-6.
被引量:2
7
谭厚锋.
侗族大歌研究八百年史述[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1-109.
被引量:12
8
詹燕.
侗族大歌的发展研究与法律保护建议[J]
.艺术科技,2020,33(22):118-119.
9
侯天娥,寻凤,张艳,赵雅丽,杨光霞.
侗族大歌文化传承与发展[J]
.锋绘,2021(3):360-360.
10
李佳.
文化自信视角下浙江文化礼堂在地化研究——以贵州黎平侗族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7):244-247.
同被引文献
12
1
吴亚微.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现状研究——以黔东南黎平县地区为例[J]
.艺术评鉴,2019,0(15):34-35.
被引量:1
2
王琳.
非遗传承:用实践演绎“见人见事见生活”[J]
.当代贵州,2020,0(1):54-55.
被引量:1
3
谭厚锋.
侗族大歌研究八百年史述[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1-109.
被引量:12
4
廖婧.
侗族大歌的文化生境及其对音声结构的影响[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3(3):154-162.
被引量:3
5
孟妍.
论侗族大歌的审美形态[J]
.文艺争鸣,2020(5):192-196.
被引量:2
6
李瑞彪.
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和音乐形态特征研究[J]
.大观(论坛),2020(7):32-33.
被引量:1
7
吴运美,杨毅.
论侗族大歌的文化传承功能[J]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8):59-64.
被引量:2
8
赵笑恒.
侗族大歌初探[J]
.戏剧之家,2020(27):75-76.
被引量:1
9
杨炜竹,杨毅.
侗族大歌的审美教育功能建构[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5(5):105-111.
被引量:1
10
王远柏.
吴品仙:用一生传承侗族大歌[J]
.当代贵州,2021(38):44-4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蒋传星,米悦.
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策略——基于作曲技术理论视阈下民族音乐的研究[J]
.音乐教育与创作,2024(6):91-93.
2
罗仙泗,罗雨镓.
非遗视角下高校推动北部侗歌的传承与发展[J]
.戏剧之家,2021(9):102-10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罗仙泗.
贵州天柱高酿镇山歌的音乐特征与传承发展[J]
.黄河之声,2024(11):36-39.
1
尚修颉.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概论[J]
.价值工程,2020,39(3):254-256.
被引量:2
2
马惠文.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多声部结构浅析[J]
.音乐探索,1986(4):25-34.
被引量:2
3
郭年平,郭璟珩.
浅析傈僳族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与艺术形态[J]
.黄河之声,2020(5):16-17.
4
魏虹.
《巴赫十二平均律》上卷前奏曲的演奏与教学研究(上)[J]
.乐器,2019(9):34-37.
被引量:1
5
陆佳漪.
太仓滚灯的起源[J]
.黄河之声,2020(5):130-131.
被引量:1
6
黄腾,鄢琳,张凯辰.
浅谈解构主义风格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体现[J]
.明日风尚,2019,0(23):28-28.
7
苗加佳.
原生态唱法的音乐特征[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0(7):99-99.
8
谭晶星.
探究 评价 乐趣 观察[J]
.小学科学,2020(4):170-170.
9
丁东.
老麦饭[J]
.钟山风雨,2020,0(2):51-52.
黄河之声
202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