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饭圈文化”下青年主体意识的建构
被引量: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饭圈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具有狂欢性、交互性、圈层性等特征,其在青年主体意识构建过程中可能带来网络暴力、被动跟风、文化偏离等负面影响。对此,应当发挥偶像和"饭圈"对青年的正面影响,引导青年增强辨别力,塑造积极正向的主体意识。
作者
袁志香
机构地区
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18-119,共2页
People's Tribune
关键词
“饭圈文化”
青年
主体意识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14
同被引文献
197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08
参考文献
3
1
鲁婵.
“饭圈”与“圈饭”——大学生粉丝群体的互动机制探究[J]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7,32(4):85-91.
被引量:6
2
胡岑岑.
从“追星族”到“饭圈”——我国粉丝组织的“变”与“不变”[J]
.中国青年研究,2020(2):112-118.
被引量:97
3
吕鹏,张原.
青少年“饭圈文化”的社会学视角解读[J]
.中国青年研究,2019(5):64-72.
被引量:135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邹广文.
社会转型期的大众文化定位[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38(6):55-60.
被引量:17
2
尹鸿.
世纪转型: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时代[J]
.电影艺术,1997(1):22-26.
被引量:39
3
李强,韩丁.
中学生偶像崇拜特征及其与自我评价关系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0(3):23-26.
被引量:13
4
孙云晓.
青春期“追星综合症”观察与透视[J]
.中国青年研究,2002(6):5-7.
被引量:12
5
岳晓东,严飞.
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综述(之一)——偶像崇拜的年龄差异[J]
.青年研究,2007(3):8-14.
被引量:33
6
郑欣.
当平民遭遇“皇后”:“粉丝”及其偶像崇拜行为研究——以后选秀时代的“玉米”粉丝为例[J]
.青年研究,2007(3):15-20.
被引量:10
7
岳晓东,严飞.
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综述(之二)——偶像崇拜的性别差异[J]
.青年研究,2007(4):15-20.
被引量:23
8
李芳,张婷.
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现状调查[J]
.上海教育科研,2008(10):53-55.
被引量:4
9
蔡骐.
消费主义引领下的明星经济--对“粉丝”现象的传播学解读[J]
.新闻记者,2008(12):48-50.
被引量:23
10
姜奇平.
网民论[J]
.互联网周刊,2008(9):68-70.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14
1
韩静文.
当代青年“饭圈文化”价值审视及其引导路径[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0):6-9.
被引量:5
2
丁锦冉.
主流媒体“饭圈化”叙事探析[J]
.新闻传播,2023(14):40-42.
3
李丁一,李玮.
基于扎根理论的养成偶像网络组织研究[J]
.新闻知识,2023(2):29-38.
4
张李媛.
网络社会治理中的饭圈自组织良性发展研究——基于SWOT-CLPV模型[J]
.新闻知识,2022(9):60-68.
5
闫庆文,陈玥.
“产消合一”:数字媒体时代“偶像”生产机制中的异化与剥削[J]
.新闻知识,2022(9):34-46.
6
王钰亮,易珍珍.
新时代“饭圈”文化的发展与思考[J]
.新媒体研究,2021(2):104-106.
被引量:1
7
周鑫东,金圣杰,吕志远,王天水,陈祥和.
智能陷阱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及运动行为的桎梏和冲突[J]
.心理月刊,2022(10):210-213.
被引量:3
8
张铮,郭爽,周学政.
运动员“网红化”现象分析[J]
.体育视野,2023(10):11-13.
9
陈苓钰.
正名与共赢:饭圈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互动的新模式——基于饭圈女孩“守护阿中哥哥”行动的分析[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39(3):85-89.
被引量:2
10
田丰.
网络时代社会治理的反思与对策——以抗击疫情的“饭圈女孩”为例[J]
.青年探索,2020(2):16-24.
被引量:21
同被引文献
197
1
江怡.
粉丝文化参与偶像工业的新可能——以《创造101》中的“文本盗猎”事件为例[J]
.艺术广角,2020(1):47-53.
被引量:5
2
王维佳,周弘.
规制与扩张的“双向运动”:中国平台经济的演进历程[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28(S01):76-90.
被引量:31
3
孙萍,邱林川,于海青.
平台作为方法:劳动、技术与传播[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28(S01):8-24.
被引量:102
4
张世超,胡岑岑.
粉丝、平台、资本与国家:多元互动视角下的饭圈反黑及其治理[J]
.学习与实践,2021(7):132-140.
被引量:19
5
尹一伊.
粉丝研究流变:主体性、理论问题与研究路径[J]
.全球传媒学刊,2020(1):53-67.
被引量:25
6
田丰.
网络时代社会治理的反思与对策——以抗击疫情的“饭圈女孩”为例[J]
.青年探索,2020(2):16-24.
被引量:21
7
晏青,侯涵博.
作为症候的粉丝文化:社会融入的价值逻辑与可能路径[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05-123.
被引量:18
8
方世南.
主体意识不等于自我意识[J]
.哲学动态,1988(8):33-33.
被引量:4
9
邵道生.
“追星热”的社会学思考[J]
.青年研究,1994(2):34-37.
被引量:5
10
孙玮,洪兵,杨击.
后超女时代的知识分子——大众文化研究的分化契机[J]
.新闻大学,2005(4):73-82.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6
1
付安玲,孙艺菡.
饭圈文化低龄化的症候分析及应对之道[J]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22(1):213-223.
2
陈骢.
饭圈文化的畸变与归正[J]
.人民论坛,2020(22):134-135.
被引量:17
3
吕鹏.
“饭圈”的拓扑结构及其参与社会治理的思考[J]
.学术前沿,2020(19):40-45.
被引量:25
4
金雪涛.
消费者学习机制与“饭圈”文化的利弊[J]
.学术前沿,2020(19):46-51.
被引量:6
5
孟威.
“饭圈”文化的成长与省思[J]
.学术前沿,2020(19):52-59.
被引量:43
6
赖丽慧.
“饭圈”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J]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1(3):110-113.
被引量:3
7
陈颖清.
偶像节目伴生的“饭圈”与圈层结构[J]
.新闻文化建设,2021(24):22-24.
8
封佳玉,刘欣然,赵楠,宋祎祎.
社会学视角下的网络暴力现象--以肖战事件为例[J]
.海风,2022(4):13-16.
9
蔡竺言,刘楚君.
从“追星族”到“饭圈”:中国粉丝研究的核心概念与框架变迁[J]
.新闻记者,2022(4):60-72.
被引量:15
10
高中建,姜泽慧.
饭圈青年主体意识及其重构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22(9):98-105.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08
1
胡银,彭鎏佳.
网络治理视域下“饭圈文化”的社会症候及归正之道[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4):4-8.
被引量:1
2
向含笑.
浅析“后饭圈”时代的文化引导与发展[J]
.新闻传播,2023(2):117-118.
3
胡江伟,龚静.
网络粉丝自组织情绪传播表征、负效应及应对[J]
.新媒体研究,2023,9(4):70-72.
被引量:3
4
王钰亮,易珍珍.
新时代“饭圈”文化的发展与思考[J]
.新媒体研究,2021(2):104-106.
被引量:1
5
陈云,范光杰.
“饭圈文化”影响下初中生价值观引导探究[J]
.新课程导学,2022(28):95-98.
6
刘传雷,王延隆.
后物质主义理论视域下青少年“饭圈文化”审视[J]
.当代青年研究,2021(5):35-41.
被引量:5
7
邹晓华.
“饭圈”文化的失范与治理[J]
.传媒论坛,2021,4(23):116-118.
8
薛媛元.
网络互动对国产动画中华文化传播效果的双向影响——基于国产动画《秦时明月》的案例分析[J]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2023(2):160-173.
9
白迎港.
“纪实+综艺”:从《奇妙之城》看纪录片的圈层突破[J]
.北方传媒研究,2021(4):66-69.
被引量:1
10
陈渊.
新媒体背景下电子竞技饭圈文化的研究[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21):133-134.
1
张义.
微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论析[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112-114.
2
肖春凤.
饭圈1.0到2.0:论媒介技术演进与粉丝文化的关系变迁[J]
.文化与传播,2019,8(6):85-90.
被引量:10
3
余德映,张茂林.
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形式化”倾向的理性透视[J]
.教师教育论坛,2019,32(7):54-57.
4
刘东锋,张琪.
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梳理与特点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19-21.
被引量:9
5
刘倩.
“过度阐释”导致虚无主义时代提前到来[J]
.锋绘,2020,0(2):309-310.
人民论坛
2020年 第1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