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经济下行与物价高企共存的"滞胀"格局并非宏观经济的常态,其往往发生在成本冲击时期。2019年,我国GDP下探至6%的历史新低,而CPI则突破3%的高位。若排除猪肉因素,CPI其他部分及PPI却大都下行。对此,宏观政策应如何抉择?包含猪价在内的整体物价水平事关民生,依然是决策者最为关注的价格变量。本轮猪价涨幅之大、速度之快实属历史罕见。扩大猪肉进口及冻储肉投放等措施有助于缓解供需矛盾,但母猪存栏的持续收缩使得物价形势相当严峻。"滞胀"给央行提出了两难命题。但放眼全球,各央行在"滞胀"时期大都没有选择放松利率。相对经济增长而言,物价在央行目标函数中似乎占有更大权重。这与其使命相关。从我国过去的经验看,成本冲击的同时如果再叠加货币刺激,容易形成物价螺旋式上升的风险。展望未来,宏观政策将向稳增长倾斜。货币并非加大逆周期调控的单一手段,财政、汇率等政策组合值得期待。CPI未来还可能持续抬升,但考虑到对房地产市场的担忧,利率仍难明显放松。不过,基建发力之下信贷社融有望温和扩张。
出处
《国际金融》
2020年第1期58-62,共5页
International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