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早期梆子腔的唱词是齐言体,这个特征可从清初蒲松龄(1640—1715)的梆子腔《闹馆》、"快曲"第四联《烧耳》中四支"梆子腔"~①,以及唐英(1682-1756)传奇中对梆子腔的仿写可以看得出。~②这些创作虽是文人偶一为之,从中大略可看出清初梆子腔在句式上的基本特征。乾隆二十九年(1764)至三十九年(1774),苏州人钱德苍相继编刻《缀白裘》十二编,是供江浙一带戏班使用的舞台演出本。乾隆四十二年鸿文堂《缀白裘新集合编》十二集。
出处
《戏曲研究》
2019年第3期198-217,共20页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