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援政策是具有国家强制性、地区互动性的跨区域合作教育治理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本研究选取70年来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援的相关政策作为研究样本,并基于政策要素与政策工具的二维分析框架展开讨论。研究发现,70年来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援政策形成了"兜底性"发展(1949-1975年)、"追赶式"发展(1976-1999年)、"跨越式"发展(2000-2011年)、"内生型"发展(2012-2019年)四个阶段;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援政策演进呈现出政策主体多元化、政策工具差异化、运行机制内生化等特征,但也暴露其政策主体责权边界不明、政策工具运用失衡的问题。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援政策要提高政策主体与对象适切性、合理搭配教育政策工具、适当增加自愿性工具,进而提高其对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趋向的适应力。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2-80,共9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西部项目“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XMA19028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