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妥善化解民族问题和民族矛盾,强化少数民族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大任务。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将民族、民族属性和民族主义视为一种“想象的共同体”,是社会建构的一种特殊文化的人造物(cultural artifacts),“是从种种各自独立的历史力量复杂的‘交汇’过程中自发地萃取提炼出来的一个结果,然而,一旦被创造出来,它们就变得‘模式化’”[1]4。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概念,“认同”(identification)这个词汇将“自我”放在与“他者”的关系中进行考察,个体、群体在与他者的比较中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界定。[2]从根本上讲,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都是通过共同体建设而形成一种“归属感”,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发生变化。在多民族国家中,国家认同常常与各个民族群体的族群认同纠缠在一起,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是:如何化解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张力,促使两者相互兼容、和谐共存,从而既保持社会成员对自身民族归属的群体认知和感情依恋,又形成统一的国民文化和国家认同。
出处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38-41,共4页
Journal of Guangdong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